世人知道写下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作为后来者,范仲淹称田锡是“天下正人”。田锡有着什么样的光辉形象存在?
山明水秀哺育滋养着无数勤劳勇敢、淳厚质朴的洪雅儿女。公元978年,虚岁已39岁,饱读多年“圣贤之书,而学其道”的田锡,高中科举“榜眼”。范仲淹在为田锡所作的《赠兵部尚书田公墓志铭》说道:“太宗皇帝亲策天下进士,擢公第二人。时太平兴国三年秋也。”
可见时人眼中的田锡,是名才子儒生。
文献中的田锡,为人耿介、性格刚烈、直言敢谏。他毕生“以儒术为己任、以古道为事业”,主张“经纬大道,得其道则持政于教化,失其道则往返于糜漫”,为生民福祉奔走呼号、上疏献策,受到太宗、真宗两帝倚重与褒誉。范仲淹、司马光、苏东坡等人对他赞誉复加;清代四库馆臣说田锡“为之操笔者皆天下伟人,则锡之生平可知也”。南宋端平初年,四川南充人游似有感于身边有像田锡那样的直臣作为同僚,乃向宋理宗进言,为田锡奏请“褒表之以表示劝”。辞世230余年后的田锡,被博士徐清叟、考功黄朴诚二人甫议谥称“献翼”。
田锡作为儒士,文献典籍的记载并不丰富。《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如此介绍田锡:“耿介寡合,严恭好礼。居公廷,必危坐终日,慕魏征、李绛之为人。及居谏署,连上八疏,皆直言时政得失。”“吾立朝以来,封疏五十二奏,皆谏臣任职之常也。言苟获从,吾幸大矣,岂可藏副示后,谤时卖直邪?”《墓志铭》中说:“公自白衣已有意于风化,上书阙下,请复乡饮礼,又请修籍田礼。及在朝,知无不言。”田锡对自己的评价:“事君之诚,惟恐不竭。”“吾每言国家事,天子听纳,则人臣之幸,不然祸且至也矣,亦吾之分也。”按今人眼光审视,田锡真是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忧国忧民、贤良方正的人。
岁月如流,田锡“天下正人”的形象逐渐隐没在历史尘埃中。如今洪雅为持续擦亮“田锡”这张文化名片,作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当地有田锡广场、田锡雕像、田锡街、田锡水景公园、田锡红茶等体现元素不断涌现,这些元素对田锡形象的表现,仍显得扁平单薄。如何充分挖掘并丰满田锡的形象,当代作家、洪雅人张生全决定以文学方式为田锡描像,向世人呈现他心目中的田锡。
小说以丰富的信息量反映社会现象和价值取向。如何将典籍中有关的只言片语素材活化为有血有肉、可亲可爱的田锡形象?张生全搜罗学习了有关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资料,从零散字句中去撷取还原田锡。鉴于田锡一生推崇“籍田礼”“乡饮酒礼”的措施,张生全采用中国传统音乐的“宫商角徵羽”作为章节,像串珍珠项链那样去串联演绎故事。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精巧的故事悬念、丰富的人物刻画手段,张生全以30余万字的篇幅,画出了一千余年前那个敢言直谏、劝民兴业、兴文促化、清廉自牧、仁政爱民、智勇双全的田锡。
《大宋籍田歌》巧妙回避了文献史料的简单“堆砌、复制、再复读”的做法。可以肯定地说,张生全充分做足功课,对有关史料文献典籍的“原材料”作了深度研读和精准解剖,与古人进行了穿越时空的长久“对话”,借助文学想象,用文字对田锡的形象进行再构造。《大宋籍田歌》客观握准了时代的脉动需求、主观契合当前的阅读情趣,开创了历史小说创作的新路径、新手法,成为“当当网”连续两个月历史小说销量热度排名第一的畅销书,在读者群体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好评和反响。
阅读《大宋籍田歌》,我们发现田锡以弘扬儒家思想为要义、以善养浩然正气为执念,以忠孝辅国行仁教化、以改善社会面貌为己任,身体力行、鞠躬尽瘁。田锡的形象或归洪雅一隅,田锡的精神风貌则属我们这个社会。读历史,要学习运用古人的智慧;悟当下,要从《大宋籍田歌》的文学叙事中得到许多有益启迪。
个人觉得,《大宋籍田歌》中的田锡形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田锡有公而无我的品德。一部《大宋籍田歌》,写满那个时代的无奈:外部环境严峻、内部朋党纷争。大公无私、视事忠君、性格刚烈的田锡,仕途辗转起伏,从不计较个人安危得失,尽力推行“古之圣人必谋于众”。身处庙堂,恪尽臣子之责,对涉及民生、边防、军事等等领域的话题,向官家不断进言献言,直切时弊,只为江山社稷庶民的安稳祥和。主政地方事务,深入民间基层走访慰问,知晓民生诉求,上疏请求官府要简放疏权,让利于民、惠民于心;采取兴学敦睦、劝农兴商等有效举措,促进发展。即使身陷囹圄,田锡也还在整理编辑《御览》《御屏风》等资政材料。许多为国分忧、为民谋福,坦荡无我的话语,在《大宋籍田歌》中,田锡是脱口而出,振聋发聩,令人起敬。
田锡有仁政为民的思想。田锡认为民生实事等问题发展好了,社会矛盾纠纷自然会减少。黎民百姓蒙受了德政的福荫,获得感增强,就会四方咸服、远者来归。在《大宋籍田歌》中,我们看到了田锡就如何建设发展好社会经济、兴文教化好普罗大众采取的各种措施。张生全以虚构的宋代四川名茶“瓦屋春雪”为引子,将洪雅的风物出产等资源,巧妙地融进宋代社会发展中,告诫官府、世家、豪门等群体对普通百姓要有恻隐悲悯心,关心他们的重困疾苦。在描写应对平息民变、安民一方等事件中,田锡主张采用“欲附者择抚之,不欲者不强致也”策略,巧用社会贤达力量等手段参与平复融洽民心,不赞同王继恩等人的持续高压强横手段。田锡在睦州、海州、益州、陈州等地当政时,或整修文庙、或大兴学堂、或劝业裕民,采取启蒙教化等措施,激劝世人应知道善恶有别,以善为荣、以不善为耻。田锡的官僚同仁如赵昌言、李昌龄等人,或像潘阆等那样的江湖异端人士,诋毁田锡讷讷其言、“治郡无称”,实为胡旦、赵昌言等人汲汲于名利,不懂淳化风尚、民各得其所的治理之道。这些都表明田锡深受儒家思想浸染影响,崇尚德行善政的思维方式和行动自觉。
田锡有忠厚敦睦的人格。田锡宽厚待人、清廉自牧,能正确对待世事纷争。《大宋籍田歌》中的田锡,坚持人品修炼、崇尚正义、恪守仁爱,不向恶势力低头、或是同流合污。面对胡旦之流的各种打击贬损,他“不求合于人,而求合于道。不求知于人,而求知于天。”《墓志铭》中说田锡:“公动必以礼,言必以法,贤不肖皆惮服之,出处二十年,未尝趋权贵之门,在贬废中乐得其心,晏如也。”面对家乡年轻女子苏雅儿的仰慕与索爱,他放下心中的妄欲私念,用慈父的温暖为苏雅儿、康继英这样的年轻人指明人生方向;也鼓励蕊儿那样的优伶人士走上正道。面对储君推选之类的大是大非,忠诚干净有担当的田锡,坚信“古之王者,必正身齐家以率天下”,与吕蒙正、吕端等正直同僚一道,推举出赵恒作为未来的“官家”。
田锡的文学水准也有相当成就,这里暂不作赘述。
田锡拥有一颗造福苍生、知行合一的赤子忠心,他直谏敢言、劝民兴业、兴文促化、清廉自牧、仁政爱民、智勇双全的光辉形象,历经千余年风雨洗礼,依然熠熠生辉。“天下正人”的风骨魅力,越过典籍尘埃和历史迷雾,经过张生全大椽笔锋的再创作,变得更加丰满厚重。田锡的正人风骨魅力,无关乎先进与落后、无关乎时代兴亡交替,它如一汪清泉荡涤着我们的心灵、映照着我们的魂魄。
回望历史,我们会与古人的智慧打各种交道。家学渊源恩荫流布、儒家正统思想教育,铸就田锡拥有高尚的道德操守、家国情怀。五品小官的田锡,作为宋代第一个著名的直言敢谏之臣,庙堂激辩、江湖访寒,田锡都表现出忠诚可靠和政治成熟。他具有“位卑未敢忘忧国”思想,坚持推行“祀典正则人心正”的礼乐教化。田锡或许没做出过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也没有表现出惊天地、泣鬼神的献身精神,但他身上流淌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道德水准。宋真宗给予田锡很高的赞誉:“田锡,直臣也。朝廷少有阙失,方在思虑,锡之章奏已至矣。若此谏官,也不可得。”田锡的精神风貌如炫目阳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洪雅人、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以争做“天下正人”的追求为理想,不断完善锻造自我的家国情怀、苍生为本的价值理念。
田锡一生都在做“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语)的事,保持了士子品格,坚守着“读书人”的初心。他的直臣形象,比“瓦屋春雪”芳香醇酽、比“桐花酿”销魂感人。田锡形象的光芒照进现实,我们又多了一个可鉴可学的范本。
当下,各地挖掘地方文化名人社会效应的举措层出不穷、方兴未艾。作家张生全将历史线索与虚构情节有机糅合编织,借助文学语言,大写意和工笔画相结合的手法,为田锡这位先贤作了一个立体式全景化描像。《大宋籍田歌》的字节跳动、诗意吟哦,为洪雅持续擦亮地方文化库中的“田锡名片”、为洪雅传承并弘扬好田锡精神的时代新表达,作出了新贡献。
掩卷合上《大宋籍田歌》,不禁陷入遐思。生命个体的田锡属于历史,田锡的言行对宋代整个社会的开明政风营造、社会祥和稳定维护,对一个时代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锻造,功劳可谓不小。
时代在召唤。我们仍然需要许多具有田锡“天下正人”(范仲淹语)“古之遗直”(苏东坡语)那样道德风范的人不断涌现出来。放眼当下,田锡的精神风貌仍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弘扬、推广。
以古鉴今、古堪为今用。阅读长篇历史小说《大宋籍田歌》,我们可以明白张生全塑造田锡的形象、田锡的精神风貌的文学答案。
书籍简介:《大宋籍田歌》截取宋朝太宗端拱年间到至道年间近十年的历史,通过叙写出生在蜀地洪雅,有“天下正人”之称的田锡的人生经历,围绕朝中大臣朋党之争、太宗儿子储位争夺、蜀地百姓怨恨暴乱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田锡直言敢谏、勇于担当的儒道精神,潜心求学、耕读传家的人生态度,清廉为民、休养生息的政治追求,愈挫愈勇、百折不挠的战斗勇气。同时,小说也刻画了寇准、吕端、吕蒙正等一系列心怀天下、正直上进的朝臣群像,展现了北宋初年,在这些大儒的努力下,呈现出来的蓬勃向上的时代气象,以及他们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张生全,中国作协会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在《人民文学》《钟山》《上海文学》等发表小说、散文等300余万字,获华文最佳散文奖等。出版长篇小说《稻草梦》《道泉记》《重返蜀山》《最后的士绅家族》等8部,出版散文集《屋檐口下望天》等3部。长篇小说《道泉记》发表于《钟山》2022年长篇小说下半年卷头条;长篇小说《稻草梦》发表于《钟山》2024年长篇小说下半年卷头条。
文|杨秀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