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开机前,导演李路给美术总指挥王绍林下了死命令,要让观众用眼睛看到“人味儿”,一看到景儿,就能闻出葱花味儿来,王绍林差点没敢接下任务。 王绍林跟随李路导演多年,被李路称为自己的“左膀”。在《人世间》剧组,王绍林的团队负责场景搭建、服装、道具。 作为李路导演的老铁,王绍林深知李路是个拍戏认真,较劲的人。所以,王绍林一点也不敢含糊,接到任务,他就琢磨,要怎么样让观众有怀旧的感觉,有人间烟火的味道。 那就只有一点,要尽最大可能还原当时的一切。 于是王绍林和李路带领置景团队在东北各个城市辗转,长春、吉林、哈尔滨,转了个遍。 他们发现,很多没有拆迁的棚户区虽然符合拍摄要求,但还有人居住,而他们预备开机时间是过完年之后,零下30多摄氏度条件下要实现实景改造以及反季节的拍摄几乎不可能,只能建棚。 两个月的时间,“光字片”平地而起。 光是道具,每家每户至少要准备三套家具,有的租,有的网购, 1.4万平方米的道具库很快就被塞得满满当当。 “光字片”虽说是临时搭建的场景,但每家每户的样子故意做了旧,好像有人在里面居住了很久。 很多物品都作出“包浆感”。比如说,周家的院子是“光字片”的特殊风景。在梁晓声的原著里写道,因为“光字片”的公共厕所在周家十米开外的地方,所以院落算是政府给周家的补偿。 光这个院子里摆放什么,就让王绍林头疼,时间跨度50年,“不同年代摆放的东西必然不同,老人的瓶瓶罐罐之外,有了孙子辈,必然会出现当下流行的生活细节,比如可乐空瓶”。 事实上,很多细节观众并不会注意到,镜头一晃就过去了,但剧组一个细节都没有放过。那个年代东北人家烧的炉筒子上面是通风的烟囱,烟囱接口的地方一般是拿报纸糊上的。 火炉子烧的时间太长会往火坑里滴油,很多人家会用吃完的罐头瓶来接油。其实这些细节不做也关系不大,但王绍林觉得不行,细节才能催人泪下。 又比如,周妈在瘫痪之前,窗台上摆放的是蜡烛,因为过去老是停电,后来老人瘫痪,窗台上放满了药盒。也许只是小小的差别,由环境带动的这些细节,却是观众感受到人生回忆的一部分。” “真正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瞥一眼,可能就会唤起很多的记忆。”为了真实,置景和道具没少费脑筋。王绍林说。 整个“光字片”竟是在长春农博展览馆和会展中心里搭建的,面积很大,有4万平方米左右。 进入片场,“光字片”区挨家挨户挂着毛主席像和每一家的全家合影,每张“老照片”上的细节都处理得十分到位。 眼前的场景,一下将气氛拉满,让人感觉一下子回到了东北的六七十年代。 这也是后来大多数观众对《人世间》这部剧的第一感受:历史细节和环境氛围还原得太好了,太用心了。 对于创作者,拿细节做出来的东西,一生也就能做那么几次。 杀青后,《人世间》粗剪出88集,考虑到剧情和情绪推进要紧凑,删减了20多集,戏不仅没有注水,相比之前还提炼了不少。 一部好的作品,真的是创作团队花费大量心血做出来的。多希望这样的良心制作越来越多。 大家对《人世间》的这些细节怎么看?欢迎讨论分享!
《人世间》开机前,导演李路给美术总指挥王绍林下了死命令,要让观众用眼睛看到“人味
黄毅来了丫
2025-01-04 18:20:30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