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泸州银行在历史最大罚单中迷雾式的发展逻辑

新浪财经 2025-01-05 16:15:26

中国金融网首席金融观察员金川

在波谲云诡的金融浪潮中,泸州银行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其发展轨迹在历史最大罚单的阴霾下显得迷雾重重,诸多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复杂的经营现状与亟待厘清的发展逻辑。

泸州银行,作为四川省首批城市商业银行之一,有着辉煌的起点。自1997年9月启航,2018年12月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堪称西部地区地级市银行中的佼佼者。截至2024年6月末,总股本达27.18亿元,业务版图横跨成都、眉山、遂宁等地,布局41个营业网点,员工总数1486名,这本是其稳健前行的雄厚根基。

然而,2024年11月的一张巨额罚单,如一声惊雷打破平静。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亮出7张罚单,泸州银行总行被罚212.5万元,成都分行50万元,5名责任人累计29万元,总计262.5万元的罚款创其历史之最。深挖罚单背后,是贷款业务的乱象丛生。总行贷款制度漏洞百出,违规收取信贷资金受托支付划拨费,更致命的是,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严重超标。数据触目惊心,2024年中期报告显示,最大十家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占资本净额的69.99%,占贷款总额的10.48%;最大单一借款人贷款余额占资本净额的8.70%,远远逾越《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及有关规定》红线,贷后管理的不力更是雪上加霜,让风险肆意蔓延。

再看资产质量,宛如雾里看花。2024年上半年财报有喜有忧,营收与净利润的增长曙光初现,可贷款质量却阴云密布。贷款总额升至998.15亿元,增长7.96%,不良贷款总额同步攀升至13.84亿元,不良贷款率从上年末1.35%微升至1.39%。细分行业,房地产业成为不良贷款“重灾区”,不良率从2023年末4.84%飙升至2024年中期6.71%,不良贷款金额也水涨船高至5.68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同样深陷泥沼,三者不良贷款合计霸占公司类不良贷款总额92.11%。关注类贷款余额也不安分,较2023年末新增1.72亿元,占比升至1.35%,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资产质量危机。

为求自救,泸州银行祭出核销大招。董事会果断核销7笔不良资产,本金、利息等合计11.74亿,同时大幅计提减值准备,在已有的7.05亿元基础上再添3.81亿元,试图净化资产负债表。从账面上看,这应是降低不良率的妙笔,可现实却不尽人意,三季度不良贷款率不降反升,定格在1.41%,还搭进3.54亿元减值准备,吞噬全年净利润。背后缘由耐人寻味,或许核销资产本已病入膏肓,前期风险积累过重,新的风险又接踵而至,让这一举措治标不治本。

资本补充层面,同样陷入迷局。2024年12月31日,泸州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6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票面利率前五年2.8%,五年一调,还附带发行人赎回权,资金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往前追溯,2024-2025年规划发行不超46亿元资本补充债券,2024年计划发行不超1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如此急切补血,侧面反映出资本承压之困。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在2024年小幅波动,分别为8.15%、9.56%、12.56%,看似平稳却暗藏隐忧,资本能否支撑后续发展,能否抵御未知风险,仍是未知数。

泸州银行在罚单冲击下,资产质量、资本运作等方面陷入迷茫,发展逻辑混沌不清。未来,若想拨云见日,必须痛定思痛,从根源上重塑贷款风控体系,强化合规经营,精准优化资产配置,同时巧妙平衡资本补充与业务拓展节奏,如此,方能在金融迷雾中寻得一条稳健发展的通途。

2 阅读:215

评论列表

一宅了之

一宅了之

2
2025-01-06 15:13

这种三线内陆城市的小银行哪家没问题,扎根当地[呲牙笑]复杂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