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无华说长汀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1-06 15:32:37

陈冬梅

长汀这个名字,自带温润与诗意,多年来,我一直对她心存向往。这里的城墙、街巷、书院、山水,晕染出独特的美学气息,谱写了别样的古城往事。

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置汀州至今,长汀的城墙延续着最初的坚固与庄重,不仅勾勒出古城的轮廓,亦将记忆融入其间。昔日的连天烽火、商贸往来、文墨韵事、百姓生活,在这里沉淀、升华、堆砌、凝结,每块砖,都好似一篇动人心弦的文章。

虽然我游历过众多城市,却鲜见像长汀这般,一直坚守用毛笔书写春联的传统。那支毛笔,走出历史,走进生活,将古城的文脉描绘得淋漓尽致。刹那间,我仿佛看到了上官周、华喦、黄慎、伊秉绶等长汀籍的艺术巨匠,他们正掀开历史的帷幕,朝我走来。“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本就是客家人心中一条无形的文化纽带,何况张九龄、陆游、文天祥、宋应星、纪晓岚等文人墨客还曾于此驻足,用如椽巨笔为长汀写下流芳后世的佳作。这座群山怀抱的“百越文身地”,兀自绽放着她的美。

长汀的街巷,无论长短,都能教时光沉醉。我漫无目的地游走,流水、小桥、青石板,麻雀、蝴蝶、陌生旅人的爱犬,和我一道探寻隐藏其间的秘密。“店头”是客家话,意为“最好的商铺”,店头街是一条四五百米长的老街,雕刻、理发、茶楼、酒肆、竹编、装裱等店铺应有尽有,在这幅生动的市井风情画中,还嵌着飞虎队纪念馆、何廷一故居、汀州非遗酿酒博物馆等文保单位,生活的烟火气与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多年前,当成龙先生将他收藏的徽派古建筑捐赠给长汀时,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这次踏入新近开放的卧龙书院,方才找到答案。卧龙书院是汀州史籍明文记载的第一座书院,始建于南宋绍定年间,据《临汀志》:“卧龙书院,清堂之左,旧名卧龙堂。”这座书院因背靠卧龙山而得名,又寓意学子们如卧龙一般蓄势待发,在学成后翱翔九天;它广纳汀州八县之英才,成为一方的璀璨明珠。然而世事无常,历经战火洗礼,今人已难觅卧龙书院的原貌。虽然战火能焚毁物质的外壳,却无法斩断文化的根脉,卧龙书院早就超越了物理空间的限制,化身为长汀人永恒的精神象征。想必成龙先生也是被长汀深厚的底蕴和对文化的坚守打动,方才做出如上决定。

汀江的水一半宁静,护佑城与民;一半奔涌,连接今与昔。自北向南的独特流向造就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如绸带轻系腰间,引人遐思。我乘船寻梦,悠然自得——咦,那不是宋慈的雕像吗?正是这位世人熟知的“大宋提刑官”、世界法医学的鼻祖,在汀州知县任上开辟汀江水路,引潮盐入汀,造福一方,我才有机会与古人同渡一条江、共赏这片景。

汀江不仅造就了长汀的自然之美,更孕育了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客家精神,助推客家人走出山区,走向中国,走遍世界;汀江不愧为全球客家人的母亲河,而“客家首府”这一称谓,更恰如其分地概括了长汀在客家文化中的核心地位。那粼粼波光,闪动着闽粤赣三省交界之地的历史风云与生活日常。

还记得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曾盛赞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山城——湖南凤凰与福建长汀。在我看来,长汀的美更纯粹,这让它少了喧嚣、浮华,多了静谧、安详。尤其是在夕阳西下的丁屋岭遇见“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桃花源图景后,我更坚信,唯有亲历,才更真实。客家村民友善地同我打招呼,尽管听不懂对方说的话,但彼此都强烈地感受到善意。回想这几天在长汀遇见的人,和我认识的那些长汀籍的好友,“质朴无华”,瞬间占据我所有的表达欲。

当我登上济川门城楼,极目远眺,长汀的瑰丽景色尽收眼底,不禁想到那悠远的诗句:“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此时,一只白鹭掠过江面,越过城头,我的目光随着它,慢慢消逝在风中……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