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助手“偷听”背后的隐私博弈

看看新闻Knews 2025-01-06 18:09:01

近日,苹果公司的语音助手Siri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据路透社、美联社等多家媒体报道,苹果公司已同意支付9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93亿元),以和解一项指控其语音助手siri侵犯隐私的集体诉讼。

这项集体诉讼的原告指控苹果手机等设备搭载的语音助手Siri,在无意间被激活后,会将所听到的私人谈话内容发送给苹果公司。有原告声称,当谈话提及某家餐厅或服饰品牌后,他们会接收到与其相关的定向广告。在未经过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这些谈话内容通过Siri获取并分享给了广告商等第三方。

根据和解方案,自2014年9月17日至2024年12月31日,在美国购买并使用搭载Siri的苹果设备的消费者,涉及数千万用户,每台设备可获取20美元和解金,每人最多领取5台设备和解金。

报道称,这项和解协议最终还需要得到法院的最终批准才能生效。尽管苹果公司同意向提起集体诉讼的消费者支付巨额和解金,但坚持否认存在任何不当行为。

苹果公司还表示,他们已经删除了在2019年10月前收集的与Siri相关的个人音频记录,并承诺将不会在未来收集任何此类数据。

语音助手作为智能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它也有可能成为藏在手机里的窃听者。

各类语音助手能借助其自身暗藏的对外网络连接通道,实现相关语音音频的对外传输。相关软件的分析后台在接收到音频数据信息后,就可以对语音进行所谓的人工标注与反馈。不过,从技术层面来看,若要“监听”或“偷听”用户,就需持续开启麦克风,并运用降噪、方言识别、声纹识别等技术,方能获取到有价值信息。

事实上,不少国内用户也曾反映自己在聊天中提到某款商品,购物车或平台很快就会出现相关推荐,但苦于没有明确证据举证。

那么,这种情形究竟是“偷听”还是基于“算法”的“精准推荐”服务?对此,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凌力表示,目前,用户聊天后在不同渠道收到相关推荐的现象比较普遍,智能语音助手能不断地采集环境声,捕捉用户提到的某些商品、某些地点,再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与某些商品进行匹配,或者将用户提到的信息传送给另外一些平台。这样一来,当用户打开某些App的时候,就会看到相应的商品推荐,即,所谓的“精准推荐”。但是,即便是为了收集数据进行软件训练以提升用户体验,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地收集用户语音信息,也是对用户隐私赤裸裸的侵犯。而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其实很难收集证据去举证这个过程当中存在“偷听”。

凌力说,就目前来说,从技术上完全杜绝“偷听”有一定困难。数据的采集通常有两个渠道,第一种是类似语音助手的应用,需要不断采集环境声,记录、分析数据,才能知晓用户的“需求”;第二种是某些恶意的App,它可能会偷偷打开麦克风来录声音,而正规的App会申请用户权限,用户有需要的时候才会打开。语音助手这样的应用,是通过采集数据,再基于算力给用户做出响应,但像智能音箱这类设备往往不具备数据分析和计算能力,如果它将用户的数据直接全部传到云端,数据就会很容易“失控”。在人们日常的语音交流中,往往含有大量的个人信息、商业信息甚至是其他更重要的信息,如果有公司或个人出于恶意或者间谍目的收集语音信息,其危害后果更不堪设想。再如,以恶意目的向智能终端上的语音控制应用程序发出指令,打开特定网站、关闭智能警报系统等,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

万物互联成了大势所趋,不仅是Siri这样的语音助手,可穿戴设备、扫地机器人等联网设备都或多或少存在隐私风险。此前,某知名品牌的扫地机器人就曾被曝“存在安全漏洞”。不法分子可以通过蓝牙轻松入侵并远程控制用户设备。如果扫地机器人采用视觉导航,一旦被黑客攻击,就可以通过摄像头监控家里。

尽管目前法律没有对这些设备的使用做出细节性的规定,但是《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都对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和合法权益做出了保护。例如,《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此外,对于正规厂商而言,生产的智能家居设备都需通过3C、入网、Wi-Fi等相关认证,用户信息存储和使用也应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凌力说,随着AI行业的长足发展,隐私保护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且挑战日益严峻,因为数据的维度越多,暴露的隐私风险就更大。数据维度涉及多方面,除了基本的身份信息,还包括健康信息、地理位置、搜索内容等,将这些多个数据维度结合起来,就可以更精确地去描述某一用户。如果这些信息被滥用,个人隐私就会受到非常严重的侵犯。当下,大量的智能化应用都依赖数据,因此对数据的保护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企业和平台在产品设计中就应明确相应的标准。

凌力强调,要保护好用户的隐私,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遵循数据最小化使用原则。任何企业和平台想利用数据向用户提供所谓服务,就应该按其所需要的最少数据,按需使用,不能突破用户申请的权限和范围。同时,在相关功能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删除用户信息。相较而言,相关企业和平台是强势方,因为它是掌握技术、掌握数据的一方,而作为使用功能者,用户是弱势方。因此,相关企业和平台在类似语音助手这种功能的开发上,一定要自律,要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应突破规范化使用数据的边界。

0 阅读:24
看看新闻Knews

看看新闻Knews

打开“看看新闻”客户端,感受“叩击时代”的力量。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