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云南668分女孩李盈,选择国防科技大学,不料最终因1分之差,与国防科大失之交臂,次年考出693的好成绩,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北大的邀请
2019年,云南女孩李盈陷高考成绩668分,已经远远超过了许多顶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但却因一分之差,与她梦寐以求的国防科技大学擦肩而过。
小时候的一次泥石流灾害,让她第一次感受到解放军战士的伟大。
在这场救援中,她目睹了军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身影,内心深深震撼。
后来,国庆阅兵式中整齐划一的步伐和坚毅的面孔,让她心中埋下了梦想的种子。
她也想穿上军装,也想为祖国站岗。
这个梦想伴随着她成长,从懵懂到清晰,再到坚定。
高中时,她开始了解国防科技大学。
得知这所被誉为“军中清华”的学校,培养的是为祖国强军事业服务的精英时,她的目标更加明确。
她要考上这所大学,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2019年高考,李盈考出了668分的好成绩。
这个分数让她跻身云南省顶尖学生的行列。
然而,命运似乎跟她开了一个玩笑。
那一年,国防科技大学在云南省的录取线是669分,她刚好差了一分。
当录取通知书迟迟没有到来时,李盈的内心被失落填满。
她知道自己的成绩已经足够进入许多985高校,包括北京大学。
但这些“高光”的选择,在她眼里,却不及国防科技大学的一纸通知书。
面对这样的局面,大多数人会选择进入北大、清华这样的顶尖名校。
然而,李盈却毅然选择了复读。
父母、老师甚至同学都曾劝她不要冒这个险,“你已经是668分了,复读一年可能也未必提高多少。”
但她却摇了摇头,“我的梦想只有一个,那就是国防科技大学。
如果现在放弃,我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复读的决定,让李盈迎来了更大的压力。
她的选择不仅让人费解,还要承受第二次冲刺高考的巨大心理负担。
但她没有退缩。她知道,这是自己追梦的唯一机会。
复读的这一年,李盈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她每天早晨五点起床复习,每晚坚持刷完当天的所有练习题,甚至周末也很少休息。
她用汗水弥补之前的不足,用决心迎接未来的挑战。
她的故事也让人想起了许多默默奉献的榜样人物。
比如,“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了国家的核潜艇事业,他隐姓埋名几十年,甘愿默默无闻。
他曾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名利,而在于是否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还有王继才夫妇,他们在开山岛上坚守了32年,用生命守护着祖国的边疆。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些选择或许艰苦,但只要心怀初心,就能熬过所有的孤独和困难。
2020年夏天,李盈迎来了自己复读后的高考。
这一次,她没有让自己失望。693分,这个成绩不仅比上一年高出了整整25分,更是云南省报考国防科技大学考生中的第一名!
她终于收到了那封迟到了整整一年的录取通知书。
当她拆开信封的那一刻,泪水模糊了视线。
这不仅仅是一封通知书,更是对她初心的肯定,对她坚持的奖励。
这一次,不仅是国防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也再次向她抛出橄榄枝。
然而,她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国防科大。“
如果我当初接受北大的邀请,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一定会后悔。”她笑着说道。
李盈的选择,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有些“固执”。
但她知道,这份“固执”背后,是对家国情怀的忠诚。
她说,她想像王继才夫妇一样,用自己的青春守护祖国的一片土地;
也想像黄旭华、程开甲等科学家,用自己的努力助力国防事业的强大。
她的梦想,从来不只是个人的成功,而是与国家的未来紧密相连。
她的故事,也让人想起了那些在疫情前线奋斗的科研工作者。
陈薇院士。
作为一名军人,她不仅在非洲抗击埃博拉时挺身而出,还在新冠疫情中带领团队研发了全球第一支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
她的身影,是无数军人精神的体现。
李盈的故事,让人明白了一个道理:梦想从来不是唾手可得的礼物,而是需要用汗水、坚持甚至痛苦换来的果实。
她的选择,不只是她自己的选择,也是一种对青春价值的思考。
从668分到693分,从遗憾到圆满,从失望到希望,李盈用两年的努力,书写了一段青春逐梦的佳话。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