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正在进行中,国产高端车型扎堆,新技术层出不穷。
你可能会说,车展上的车都太贵了,而我只想要个10万以下的车,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
那么,这些黑科技、高端车型,真的跟普通消费者没关系吗?
1、华为比亚迪,黑科技继续飙?
客观来说,目前主流的国产新能源厂商,都不太缺技术,不过要说突破性的技术,还主要看比亚迪与华为两家。
4月24日,华为发布乾崑ADS3.0智驾系统,属于新一代的“端到端”智驾系统,AEB系统的能力再次提升,同时还支持全场景泊车,不规则的异形车尾、斜车位、没有标线的车位、狭窄车位等,都能实现可见即可泊。
与此同时,乾崑ADS3.0系统还包含了全向防碰撞系统,从简单的识别障碍物,进化到了理解整个驾驶场景,可以进行紧急刹停,也能进行横向避障,实现了有路就能开。
这个时候,对燃油车念念不忘的合资厂商在干什么呢?
它们中的不少厂家还在把360度全景影像这种几个摄像头就能实现的功能,看作是高端配置。
4月25日,比亚迪发布云辇-Z悬架技术,通过高度集成化的悬浮电机,让底盘实现10毫秒内的快速调节,比亚迪由此成了全球唯一一个实现横向、纵向和垂向调节的厂商,实现了全面的电动化。
不仅如此,云辇-Z悬架技术还可以让悬架直接做功发电,进行能量回收,并给电池充电。
这一套技术一出来,彻底颠覆了百年来燃油车的底盘调校理论。
这就是中国主流新能源厂商比较狠的地方,在新能源时代,它们拿出的东西都是颠覆性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跟普通消费者有什么关系呢?
2、跟10万元的车有什么关系?
“某某事儿跟我月薪3000有什么关系”是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很多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延伸到新能源汽车行业,他们可能会说,华为比亚迪这些高端技术,跟我一个想买10万元车的人有什么关系?
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7.98万元的比亚迪秦PLUS荣耀版,的确是人见人爱,在燃油车时代,这个价格你几乎买不到什么像样的A级车。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比亚迪以前为什么拿不出7.98万元的比亚迪秦PLUS荣耀版,是不想吗?
其实没什么别的原因,它以前是真的拿不出来;单论价格,比亚迪连5万多的A级车都造过,但销量很惨淡;低价,还能高品质,才能得到用户认可。
比亚迪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的一系列核心技术先在汉、唐这样的高端车型上成功应用,然后才逐渐下放到定位更低的车型上。
现在的云辇-Z只会在百万级的仰望U7上出现,但几年后,它可能就会在20万的比亚迪汉上出现了。
华为也是一样的道路,ADS3.0很好用但价格高,只会先出现在高端车型上,得到认可、成本摊薄之后,才会用在低端车型上,最终出现在10万+市场也不稀奇。
这跟当年华为在手机市场上的做法一样:高端的麒麟旗舰级芯片,先在高端的Mate系列和P系列上应用,成功之后立刻放在2000元档的荣耀手机上。
除此之外,高端技术向普通车型下放,还有另外一种手法:推出缩水版。1月初比亚迪在发布璇玑架构时,专门推出了“易四方泊车”,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易四方原地掉头技术的一种简化版。
而这次华为发布ADS 3.0智驾系统时,还专门推出了一个SE版本,该版本砍掉了部分高端的硬件,但依然可以实现基础的智能泊车能力,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
事实上,大多数技术导向的车企,都是这么做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目前已经成为汽车标配的ESP电子稳定系统,是1995年的奔驰S级率先搭载,当时这款车在中国的售价是120万元,注意,是1995年的120万人民币。
所以,国产车只有用高端核心技术,推出高端车型,并且站稳市场,才能推出真正物美价廉的10万级普通车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升级。
3、什么才是物美价廉?
这一次的北京车展,国产新能源厂商不但有声势,而且有技术。实际上,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国产新能源厂商已经成了整个新能源市场的主导者。
只有具备了技术优势,才能带来真正的物美价廉。
不是所有的低价都能得到用户认可,从2000年前后中国民用车市场起步,一直到新能源崛起,中间将近20年的时间里,国产车就是以低价著称,但并没有掌握市场主导权,消费者一旦有了钱,很快就会抛弃国产车。
但现在已经不一样的,同样是7.98万元,现在你能买到什么车,3年前你能买到什么车,稍微懂车的人都明白这中间的差距。
10万级别车型的用户,可能不会在第一时间内享受到高端技术带来的全新体验,但几年后体验到也可以,因为体验是不会过时的,现在的高阶智能驾驶,放在3年后,难道就不好用了吗?
结束语
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低价,真正的物美价廉只有技术流的大厂才能够推动,没有高端就没有低端,没有20万的比亚迪汉,哪有7.98万元的比亚迪秦PLUS荣耀版?所以到现在你还会觉得:华为比亚迪这些核心技术与你无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