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进入冬季,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因皮肤瘙痒就诊的患者数量不断攀升,为什么一到冬天皮肤就“痒痒痒”?近日,记者采访了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磊,请他就皮肤瘙痒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冬季乏脂性皮炎高发
近日,吴大爷来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只见他小腿前侧、大腿内侧以及双手前臂上密布抓痕和大片皮疹,有些地方甚至已经抓破形成了血痂。
与吴大爷有同样烦恼的还有吕大姐。入冬后,吕大姐经常感到脚部寒冷,朋友建议她泡脚促进血液循环。于是,她购买了一个带有按摩功能的电动足浴盆。刚开始使用的几天,她觉得效果非常好,每天泡完脚后,脚部都暖洋洋的,连睡眠都变得更加香甜。然而,仅仅过了一个星期,吕大姐脚部开始发痒。那种痒感让她时刻都想去挠,但挠了也不能缓解,涂了润肤霜也毫无效果。
张医生解释,吴大爷和吕大姐患的都是乏脂性皮炎,是皮肤过于干燥引起的。乏脂性皮炎在冬季尤为常见,其症状包括皮肤上出现细小鳞屑,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类似“碎瓷器”样的裂纹。皮肤干燥脱屑后会刺激痒觉神经,从而引发瘙痒症状,严重时会因搔抓而出现抓痕、渗血。
“进入秋冬季后,门诊中因瘙痒问题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加,其中多数为老年人。秋冬时节气候干燥,空气湿度降低,导致皮肤水分容易流失,变得干燥。干燥破坏了皮肤的天然屏障功能,使皮肤更加敏感。此外,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体新陈代谢减缓,皮肤血液循环变差,这也影响了皮肤的营养供应和代谢产物的排出,从而加重了皮肤干痒的症状。老年人因其皮肤特点,如皮肤萎缩、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减少等,使得他们在秋冬季节更容易出现皮肤干痒问题。”张医生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也是老年人更易出现皮肤瘙痒的一大原因。皮肤屏障是皮肤角质层的组织结构,由角质细胞套膜和细胞间脂质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屏障受损,无法有效阻止潜在抗原的侵入,导致细胞因子释放,启动皮肤屏障修复过程中的促炎反应,从而引发瘙痒。
张医生提醒,如果皮肤干燥瘙痒得不到及时处理,症状会进一步加重,甚至可能引发湿疹、皮肤感染等多种皮肤问题。因此,冬季皮肤干燥瘙痒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一旦出现瘙痒不适,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远离皮肤瘙痒要注意保湿
张医生指出,冬季皮肤瘙痒的诱因多种多样,但洗澡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常规活动,对于缓解或预防瘙痒问题具有重要影响。他强调,在处理瘙痒问题时,除了遵循医嘱进行对症治疗外,日常生活中的保湿措施至关重要,因为人体皮肤表面覆盖着一层皮脂膜,夏天因汗液分泌多而较厚,但在冬天则相对较薄。频繁洗澡容易破坏这层“保护膜”,导致皮肤水分更容易挥发,进而加剧皮肤干燥。因此,冬季应适当减少洗澡次数和时长。对于已经出现干燥、瘙痒等不适症状,或者原本就有特应性皮炎、湿疹等病史的人群,冬季每周两到三次的沐浴频率较为适宜。同时,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最好接近或略高于人体体温,避免长时间在热水中浸泡和用力搓擦,以免进一步损伤皮肤。
在选择清洁产品时,推荐使用弱酸性或中性的洗面奶或沐浴液。张医生说,有些患者会使用硫磺皂等产品希望止痒、控制湿疹,实际上硫磺皂的pH值偏高,是碱性的,而皮肤是弱酸性的,使用碱性的硫磺皂反而可能破坏皮脂膜,起不到保湿作用。
此外,冬季洗完澡后应迅速涂抹润肤乳,由于皮肤表面水分挥发迅速,最好在5分钟内抹完全身,以迅速锁水保湿。如果等到皮肤完全干透再涂抹,效果会大打折扣。
张医生还提醒,衣物和床上用品的材质选择同样重要,应减少或避免穿着毛织、化纤制品,选择纯棉制品更为适宜。内衣、被褥等应勤更换、暴晒,以保持清洁卫生。出现瘙痒时尽量避免搔抓,以免加重对皮肤屏障的损伤,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可以用手轻轻拍打,或者用冷毛巾短时间敷一敷来缓解瘙痒。同时,饮食应清淡,少喝酒、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以补充体内水分。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