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风暴|上海临港求解巴斯德象限

新浪财经 2025-01-07 08:16:26

穿过风暴

年度报道

你是一船之长,世界没有比这更美妙的景象。

在关注重点企业的招商引资与关联产业投资之外,还通过深层链接园区内的产业链与创新企业,尝试设定属于自己的巴斯德象限。

编者按:2024年,面对经济与行业调整的大环境,如何穿过风暴,在周期考验和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与发展,是每一个企业掌舵者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观点新媒体策划并推出“穿过风暴”年度系列报道,寻找一批在变革中砥砺前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共同迎接新的一年。

同时,我们将继续对话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丰富学识的经济学者与行业领袖,从他们的角度,解读行业与企业的未来发展。

观点网上交所敲钟后第九年,上海临港迎来“头号客户”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正式开工。

一宗总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的科技工厂,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外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亦是其在中国的又一大型布局。

但对于上海临港而言,这是继2018年拿下特斯拉整车海外工厂项目后,更具象征性的产业发展任务。

“未来将有五个领域深刻影响人类的未来:互联网、新能源、太空探索、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正如特斯拉CEO马斯克所说的未来领域,上海临港最近几年间的产业投资动作也在逐渐向战略性新兴创新产业进行布局。

然而,创新是复杂、困难的过程,科学、技术、工程和产业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因此,上海临港进行产业布局及投资的前提,在于确认投资标的是否拥有完整产业化的能力,以及是否能衔接其所推崇的“巴斯德象限”模式:最大化融合科创、技术和产业、实现科创价值和商业价值统一。

特斯拉工厂的落地便是典型案例之一,引进如特斯拉等科创行企业是上海临港构建巴斯德象限下协同创新的关键主体;相似地,上海临港母公司临港集团此前还曾与中国商飞共建了大飞机创新谷项目,并设立一系列相关实验室,目的便是以中国商飞为企业主体,联合相关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围绕大飞机制造商的需求展开业务创新。

依靠象限下的产业创新趋势,上海临港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29.46亿元,较2023年上升41.64%;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也上涨20.69%至39.33亿元。

投资“股东”生意

回过头来关注上海临港业绩全貌,2024年营收数据的主基调依旧掺杂着波动式下降。

受行业下行及处置部分持有期限较长的物业载体影响,2024年一至三季度,上海临港归母净利润为6.18亿元,同比下降17.5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17亿元。

另于半年报中,上海临港的归母净利润3.0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3.4%。

从整体收益水平来看,上海临港截至目前的净利润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源于二级市场波动影响,非流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有所变动。

此外,观点新媒体还获悉当前对上海临港净利润影响达到10%以上的子公司中,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临港投资)的营业利润及净利润均呈现负数,分别达到-9807.33万元及-7471.29万元,影响上海临港归母净利润的比重达到24.16%。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5月9日,上海临港方面审议通过《关于参与投资设立上海元创未来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同意旗下子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LP)出资人民币5000万元、高科技园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人民币5000万元参与投资设立上海元创未来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这家子公司便是临港投资。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较上年同期有所波动,因此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但该部分资产仅占上市公司总资产1.7%。”据上海临港的规划,未来将继续通过扩大产业投资规模,优化产业投资结构;利用REITs等资本市场工具,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以及持续轻资产经营的主体步调。

之所以多次强调产业投资规模的重要性,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上海临港下属园区企业营收规模达到6372.7亿元,同比增长10.8%;下属园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也超过达130亿元。

作为从事园区产业载体开发、园区运营服务和产业投资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上海临港与背后的临港集团本就承担着旗下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但这往往需要牺牲短期盈利能力,以换取更多优质企业入驻。

为了实现目标,一种常见的手段是提供不同程度的租金减免扶持政策。

例如,在园区与企业签订的租赁合同中,通常会设定90天至180天的免租期,以上海临港为首的开发企业须要内部消化这些费用。若大量企业入驻园区,公司有一定可能出现租赁价格下降的问题,进而影响经营数据。

据上海临港披露的2024年半年报,一年内非流动资产期末金额较上年期末下降比例约合93.59%,主要与公司收到一年内融资租赁款项减少相关。

另从主营业务收入及成本端来比较,上半年内上海临港的房屋租赁业务收入与成本齐升,其中收入由2023年同期14.49亿元涨至14.73亿元,但与此同时,该分部业务成本也从3.64亿元上升至4.41亿元,上涨幅度大于收入,再加之其他业务成本于报告期内同步上涨,上海临港的营业成本从2023年同期6.8亿元飙至10.24亿元。

因此,在上海临港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型的背景下,开始更多利用“招投联动”模式进行园区招商引资,通过大量投资并参与各类产业基金、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型企业,不断强调新增的“股东”身份。

事实上,早在2017年12月,上海临港就公告与控股股东临港资管、上海电气共同发起设立认缴出资总额为42.1亿元的申创基金;2020年1月,上海临港又公告与临港资管等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申创新片区基金,拟定出资总额为38.2亿元。其中,上文出现过的临港投资也出资约合2.5亿元。

在这之前,上海临港还曾下注商汤科技、海尔生物等企业,目前上述公司已实现上市;后于2021年,披露投资壁仞科技、思尔芯等园区科技型企业,还对申创产城基金、国和人工智能基金等投资逾38亿元,获得3.9亿元基金投资分红收益。

2024年,上海临港的投资步调更加密集,以7月为例,上海临港宣布公司计划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8亿元参与设立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推动公司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临港此次参与设立的基金规模达到225亿元,由上海国投先导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

后于7月底,上海临港再度发布公告,表示将参与另一笔投资基金——上海临港大零号湾启创生科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类型为有限合伙企业。由此,该基金认缴出资额由1000万元增至32000万元,其中上海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的出资额约合4000万元。

在不断加码投资的同时,观点新媒体也注意到,报告期内上海临港销售服务费也2023年同期不到1000万翻倍至2016.71万元。

一般来说,销售服务费是指企业从基金资产中计提的,用于该基金市场推广、销售以及基金份额持有人服务的费用,这一费用一般每日计提,而基金的认购、申购费用一次性收取。

对于上海临港等投资基金持有期较长的投资者,由于销售服务费每年收取,因此购买该类基金可能需要在持有期内支付更高的费用。

从这一数据也可侧面窥见,上海临港2024年投资强度高于往常。

临港后天GP基因

尽管近年上海临港已开始加大产业投资力度,但2024年上半年的投资收益数据尚未有明显成效。

报告期内,上海临港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仅93.15万元,而上年同期为812.89万元;金融工具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由4274.27万元降至1136.01万元。由于报告期内未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相关投资收益也从2109.45万元跌落至千位数。

半年报的另一面,上海临港报告期内偿债能力也表现出一定的压力,流动比率为1.75,速动比率为0.31。流动比率可初步评估上海临港短期偿债能力,速动比率则通过排除存货等不易迅速变现的资产测试上海临港的总体偿债能力,根据上半年数据显示,上海临港短期内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存在一定的风险。

同时,报告期内有息负债从2022年半年度的171.9亿增长至2024年半年度265.03亿,同比增长24.24%。

事实上,上海临港想要持续性扩大产业投资版图,获取更多低成本长线资金至关重要。在当前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长线资金在资本市场中的热度逐渐上升,资产多元化配置成为诸多金融机构平台的投资指南,拓展养老金、保险资金等另类投资渠道,也成为扩大长线资金投资工具运用的范围选项。

上海临港手中持有的传统产业园区项目,若未来遇到市场方面增加长线资金对另类资产配置比例的情况,关联业务或受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因此,2024年的上海临港开始将基金扩募与自招GP摆上台面。

对于上海临港而言,对资金战略进行调整和布局是重中之重,此前通过发行中期票据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的方法较为基础,参与国泰君安临港创新智造产业园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的扩募项目,才是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的直接解法。

据悉,国泰君安于2024年11月12日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分别提交了国泰君安临港创新智造产业园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扩募并新购入基础设施资产申报材料,并正式获得受理。

根据当日披露的扩募招募书来看,扩募募集资金购入基础设施资产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秀浦路2555号的康桥项目。

“扩募是REITs价值挖掘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临港集团金融发展部总监周广宇曾公开表示,康桥项目具备区位优势,坐落于浦东康桥,后续还将进一步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另从资产本身讲,具有一定抗风险能力,项目内客户达60个,离散度相对较高。

资料显示,康桥项目近三年及一期末出租率较为稳定,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1-9月出租率分别为99.32%、99.05%、97.22%和97.04%。截至2024年9月末,康桥项目签约率达到98.41%。

租金水平也较为稳定,近三年一期平均租金单价分别为76.02元/平方米/月、78.64元/平方米/月、81.09元/平方米/月和82.75元/平方米/月,平均租金单价近三年一期复合租金增长率约为3.05%。

回归扩募基金本身,国泰君安临港创新产业园REIT还是临港集团除上海临港之外唯一的上市平台,“这次选择康桥项目,是整个集团系统第一次把两个上市平台进行公开市场的资产证券化运作,也是临港集团历史上第一次股权平台和资产平台进行合作。”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可以通过REITs平台盘活存量资产;对于REITs平台来说,上海临港的资产在临港集团产业体系中占据优势,可为REITs平台源源不断输送扩募资产。

事实上,在产业投资领域,上海临港背后的临港集团已经形成T字基金架构,横向投资覆盖临港园区主要产业方向,覆盖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航空设备、工程机械、船舶设备、海洋工程、汽车工业等行业,纵向则按照投资不同阶段,排列租户VC、PE、天使基金、并购等基金产业链。

不过,于T字架构中的基金主要为外部金融机构担任GP角色(普通合伙人),而临港集团及上海临港主要负责的项目偏少。

正因如此,临港集团于2024年开始培育自家GP,而自招GP计划自然锚定在上市平台上海临港的身上。

2024年年初,上海临港新片区科技创新基金正式发布公告,表示拟参股子基金遴选办法及申报指南。据了解,临港科创基金由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出资设立并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的科创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主要为此前T字结构内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具体来看,临港科创基金的母基金部分主要通过参股子基金的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通过原始创新合作、产业龙头合作、市场化合作三类合作模式。

此外,该基金对子基金的累计出资额不超过科创基金当期规模的20%;原则上对子基金出资比例不得超过该子基金认缴出资总额的40%。另外,除经子基金内部有权机构审议通过外,子基金单个项目的投资额原则上不超过子基金总规模的10%。

“未来园区的运营者一定要探索GP式活法和平台式玩法。”据上海国投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于2019年的公开发言可得知,上海临港2024年自招GP处于初始阶段,在未来一段时间,该企业除了涉及产业基金GP以外,还将利用资源探索园区开发GP和园区管理GP。

寻找巴斯德象限

拾起自招GP、再谈基金扩募,上海临港选择以更多元化的资本形式换取经营资源。

从资本招商、资本承建物业,再到企业租赁物业,将资产运营至可持续发展阶段时,又进一步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换取经营资本。

宏观而言,上海临港为了形成产业园区业务发展更牢固的资本循环体系,近几年间在关注重点企业的招商引资与关联产业投资之外,还通过深层链接园区内的产业链与创新企业,尝试设定属于自己的巴斯德象限。

12月初,因一则突发离职消息,特斯拉前制造副总裁、上海工厂前厂长宋钢陷入舆论风波。

据观点新媒体了解,宋钢于数月前提交辞呈,12月18日是他在上海临港特斯拉工厂的最后工作日期。据业内消息透露,上海工厂厂长是特斯拉企业系统中相当关键的职位,统管上海工厂一期、二期、电池、电机的工厂。

事实上,特斯拉中国除供应链由美国总部统管,其余制造相关部门均须上海工厂厂长这一职位进行管理。

2018年加入特斯拉的宋钢,在汽车行业拥有丰富经验,除成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首位员工之外,还参与了特斯拉位于上海临港的另一宗项目--Megapack电池工厂的建设。

具体来说,特斯拉计划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建设一座储能超级工厂,这座工厂将位于特斯拉现有的上海超级工厂附近。

该工厂在2024年二季度开工,另据特斯拉CEOElonReeveMusk也在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Megapack工厂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开始运营。

最新消息显示,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2024年底前完工,有望突破整车超级工厂建设速度,仅7个月就实现从动工到完工的全过程。

初期,工厂计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1万台,储能规模近40GWh,工厂生产的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将供给全球市场。

简单而言,Megapack可以储存从风电、光伏发电得到的电力,并适时输出以填平补充电力不足的情况。对于特斯拉而言,或将依靠Megapack建立类加油站的能量充电站,从电网充电储存电量后,给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能量站也可进一步调整用电负荷。

巧合地是,宋钢从特斯拉离职后,有消息传出将加入另一家专注风机与储能系统集成的能源公司——远景能源,后者建成了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中的14兆瓦风机,最大的叶轮直径能达到252米,未来Megapack的储存电力或许将有远景能源的一份。

远景能源背后的远景集团与特斯拉在多个领域存在复杂的竞合关系,于海外大型储能领域,如英国等储能招投标中,远景储能与特斯拉展开了直接竞争。

此外,远景集团通过收购欧洲最大的户储公司Sonnen,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户储销售商。但也正因如此,特斯拉方面早已接触了远景旗下公司达成了合作。

硬币另一面,上海临港也与远景有着千丝万缕的合作联系。早在2018年,开始计划前沿产业集群发展转型的临港与远景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

据协议内容来看,远景将基于智能物联网平台,为临港集团提供智能楼宇管理、智慧园区管理、企业能效优化、智能充电服务、绿色智慧出行等解决方案,双方还将在物联网生态伙伴赋能与产业基金创新方面展开合作。

6年前与远景的合作,开启了上海临港探索“4+2+2”前沿产业体系的门锁。据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陈金山公开表示,截至2024年8月,临港新片区累计签约前沿科技产业重点项目超570个,涉及投资额超6200亿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四大前沿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1%。

其中,2024年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这一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上海临港目前的产业规模生态;另一方面,上海临港重点关注的集成电路业态已成为该片区投资规模最大的先导型产业,5年累计签约总投资额260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预计2024年底将达到200亿元。

为验证上海临港集成电路产业链的集中程度,观点新媒体从该业态的产业链环节中抓取到了几个重点布局园区,包括上海临港旗下产业区、新科园、信息飞鱼、东方芯港、漕河泾;张江高科旗下科技园、高科技园区等。

按照集成电路设计环节的企业分布,立芯科技、芯链等初创型企业位于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内,而环节内的龙头企业,例如商汤科技布局在上海临港区域内的信息飞鱼园区中,占比达到78%。

再观察装备环节,明显可以看出张江高科在该环节的企业分量更中,包括国际型前端工艺设备企业盛美半导体;上海临港方面则布局了中晟广电、中科飞测等企业。

不难看出,与张江高科旗下科创园区不同,上海临港在发展新兴产业初期并不充分具备相关业态的科创资源。但近几年间,上海临港在注重科技成果转化的巴斯德象限模式下,逐步形成科技企业主导的发展模式,由园区内领军企业建立、具备基础研究功能的企业为载体(以特斯拉、商汤科技为主),再加上临港集团作为背后平台支撑,逐步尝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事实上,上海临港近年进行产业拉新重点主要集中在新型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入股投资商汤科技、海尔生物、珠海冠宇、孩子王等上市企业,在未来或将为长期经营基础提供一定程度的资金保障。

(转自:观点)

0 阅读:2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是一家创建于1999年8月的财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