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
——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回眸
“小区电动车没地方充电,能否协调建个停车棚?”
“社区独居老年人多,能不能让幸福食堂送餐上门?”
“能否帮忙介绍一个‘家门口’的工作,让全职妈妈利用空余时间做点事、增加一些收入?”
……
走进硚口区汉正街道永茂社区,社区内的“民情民意留言板”上,满是花花绿绿的留言帖。这是市、区人大代表轮流进社区,听民意、问民需,拉出的一份份“接地气”的“心愿清单”。这些清单以代表建议或列入人大常委会监督议题、审议意见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改进工作,旨在把群众“心愿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2024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履职、担当尽责,为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作出了人大贡献。
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工程人员正在调试设备。
武汉是科教资源大市,如何通过地方立法助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4年12月27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了《武汉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草案三审稿)》,委员们积极审议发言、建言献策。
“科创中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科技、经济、金融、教育、人才、财政等诸多领域,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围绕总体目标和框架加强顶层设计,综合各方资源,不断完善与科创中心相适应的法规体系。”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负责人说。
2024年初,《武汉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被正式确定为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项目。法规立项后,市人大常委会迅速成立立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与有关市直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分赴广州、深圳、合肥等地调研,并多次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等,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
出台《武汉市住房租赁条例》,健全超大城市住房租赁治理机制,推动“住有所居”;出台《武汉市托育服务促进条例》,在全国率先开展托育服务专项立法;出台《武汉市终身学习促进条例》,将终身学习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规划,助力武汉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奖”;出台《武汉市府澴河流域保护条例》,强化区域协作,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从“独奏”走向“协奏”……
立法主动适应全市改革发展需要。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创新驱动立法,加强民生保障立法,围绕基层治理立法,以“小切口”“小灵快”等立法形式解决“大问题”“急需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为武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跨年夜,江汉路站大客流期间,乘客有序进出站。
2024年12月27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议案办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
此次会议聚焦的2件大会议案——《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案》(1号议案)和《关于优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加快“畅通武汉”建设案》(2号议案),承载着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对城市发展的深切期望。
自2024年年初大会议案确定后,市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迅速行动、加强跟踪督办,要求承办单位细化方案、量化指标、强化责任;市政府相关部门全力推进议案办理,明确任务目标、责任单位和办理时限,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实现134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19.3万个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就近办”,新建创新街区(园区、楼宇)110万平方米,分层培育上市后备“金种子”“银种子”企业508家,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2028家……通过1号议案办理,为武汉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地铁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开通通勤、通学、旅游、就医等定制公交445条,轨道站点800米覆盖通勤比例超过30%,新建改造慢行交通设施56公里,41处重点路口、路段拥堵状况有所缓解……通过2号议案办理,我市城市交通一体化、数字化、绿色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在推动武汉老字号创新发展方面有什么办法和举措?”“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破解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2024年10月15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就“城市更新行动”举行专题询问。
会上,市人大常委会4位副主任、9位委员及3位市人大代表,聚焦老旧小区改造、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等四个方面,开门见山、接连发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直面问题、认真应询。会后,形成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督办清单,确保专题询问取得实效。
从执法检查、听取报告、专题询问,到意见交办、听取反馈、跟踪督办……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全过程、全链条的监督工作闭环,让人大监督“牙齿”更硬“咬合力”更强,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人大代表走进江岸区四唯街道麟趾社区麟趾新村小区。
清晨的江岸区麟趾新村小区,车辆有序穿行,道路畅通无阻,外墙整洁干净。
以前,这里曾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小区一些房屋年数较长,存在屋顶漏水、墙面老化、地面破损等问题,给居民造成极大不便。2024年,按照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三进·共同缔造”活动部署,江岸区人大常委会以“人民议事厅”为载体,与政府部门、社区、企业、居民等面对面共商解决办法。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外墙刷新、缆线入地、专属充电站设立……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人大代表是听民声、聚民意的重要桥梁纽带。
推进代表联络站向网络拓展、“票决”议案办理结果、“面对面”督办代表建议……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创新,在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更好发挥代表作用上持续发力。
在武昌区百瑞景社区,人大代表王涯玲在参加3次“代表半月谈”后,提出了利用闲置亭打造服务邻里小站的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迅速响应,5个闲置亭很快变身成为提供多项便民服务的邻里小站。
在蔡甸区延山村“荷里议事亭”,人大代表与村民围坐在一起,讨论土地流转等问题,担任律师的代表们耐心倾听、释法说理,积极商议解决办法。村民刘伟欣慰地说:“代表们来到身边,帮我们出主意,心里踏实多了。”
从守护老人们的平安买菜路,到推动增设公交站点缓解出行难;从关注一条道路的坑洼积水,到“点亮”巷道小路灯照亮居民回家路……人民群众的期盼在哪里,人大代表的身影就在哪里。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一张张民生“成绩单”,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让每一件代表建议掷地有声,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年来,全体人大代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建议399条。截至目前,经各方面共同努力,399条代表建议已全部办复,一批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得以解决。
记者:高萌通讯员王晓珊
制图:张莉
审核: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