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号召群臣捐款给士兵发军饷,当朝首辅只捐500两,气得崇祯上吊

曦月谈 2025-01-07 16:32:51

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号召群臣捐款给士兵发军饷,当朝首辅只捐500两,气得崇祯上吊前写下一行字:“文臣个个可杀”。 1643年后,明朝对外无法抵御清军的入侵,对内压制不住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在这样的情况下,覆亡之象逐渐显露,朝野人心也日渐离散。 当时北京城到处流传“流贼到门,我即开城请进”之类的话,之所以有这样的话,是因为朝廷已经很久没有给士兵发军饷了。 在清军第六次发兵入塞,崇祯害怕极了,费了很大的劲取出内帑数万,发给守城将士,然而这点钱发到守城士兵手中,每人只有20钱,守城士兵拿着钱十分不满地说:“皇帝要性命,令我辈守城,此钱止可买五六烧饼而已!” 连京城的士兵都发不出军饷,更别提在外的军队了,当时明朝最有实力的军队是湖广左良玉,麾下有20万兵力,然而左良玉完全不听朝廷的指挥,不但不能剿灭农民军,反而四处劫掠,最可气的是,在明军两线溃败之机,竟然威胁南京,索要军饷,一生不输于人的崇祯也没办法,只好加以安抚。 到当年年底,李自成在占领西安后,迅速控制了陕西全境,朱由检想要指挥军队去剿灭,然而因为无兵无饷,根本调不出来兵。 李自成来势汹汹,北京的处境已经很危险了,崇祯不得已下令各路兵马进京勤王,然而当时各路兵马因为长时间没有军饷都没有动,能够调动的也只有吴三桂等平时拿军饷比较多的军队,但是吴三桂那一边正在和清军对线,此时全数撤入关中,必然是拖家带口,行程缓慢。 当然,说到底,打仗打得还是一个钱的问题,明军也并非贪生怕死之辈,只要钱到位玻璃碴子也能干稀碎。 明朝政权为何人心离散,是因为经济状况出现了大问题,除了人祸之外,还有天灾,当时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人们“蓬草吃完,剥树皮吃,树皮吃完,只能吃观音土,最后腹胀而死”,“全陕旱蝗,耀州、澄城县一带,百姓死亡过半”。 李自成为何能够深得民心?主要是李自成喊出了“迎闯王、不纳粮”,在建立政权后提出了“三年免征、一人不杀”的口号。 明朝政权则不是这样的,明朝是越要打仗,就越要筹钱,越要筹钱,就越盘剥百姓,百姓自然也就造反得越严重。 李自成大军所到之处,明军当即开城纳降,李自成也很大方,动辄给个几万两银子给降兵降将开军饷。 很多人说,那这场仗对双方来说也不对等啊?朝廷打仗要钱,难道农民军打仗不要军饷吗? 其实农民军打仗应该是没有军饷的,他们主要靠打下城池后去地主豪绅家里抄家得来的。 崇祯自然想到这点,与其等这些地主豪绅在城陷时被农民军抄家,不如他号召一下,让大臣们多多捐款,这样把农民军打败,大家的日子不就都好过了吗? 这个计策也不是崇祯原创的,而是一直以来的玩法,比如孙传庭在陕西治军,就是依靠盘剥地主豪绅的钱财来打造部队。 如果崇祯要是把全北京的地主豪绅都给抄家了,直接武装起100万军队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崇祯肯定不能干抄家这样的事情,于是才有了捐款的行动。 在崇祯一番号召下,出款最多的是他的老丈人周奎,捐了10000两白银,崇祯感觉有点少,希望他能捐10万两出来,周奎却表示,这是他家所有的钱了。 等到其他人捐款的时候,崇祯直接气得肝都炸了,比如当朝首辅,崇祯一手提拔起来的魏德藻只捐了500两银子,首辅相当于宰相了,他捐了500两,大臣们能捐多少? 当李自成的大军兵临城下,开始攻城时,崇祯已经情绪失控,捶胸顿足地在桌案上写下一行字“文臣个个可杀”,在外城陷落后不久,崇祯登上煤山在一棵树上自缢了。 等到李自成的大军开入北京后,第一件事就开始程序化的“追脏助饷”,通过各种残酷手段,从地主豪绅那里搜刮钱财,有数据显示,李自成在北京40多天,一共搜刮了7000多万两白银。 想想崇祯之前让这些大臣捐款,一个个捐个三五百两就好像割肉一样,如今却被人搜刮出这么多,真是莫大的讽刺。 那么,这些群臣在崇祯号召捐款时,为何都不捐出来呢? 其实也不能全赖这些大臣,因为这些大臣早已对崇祯失望透顶了,群臣如果都是几万两几万两这么捐出来,等到打退李自成,崇祯问你一句话,这些钱都是哪来的,哪个大臣能回答的出来? 而这种卸磨杀驴的事,崇祯干得实在是太多了,他对臣子的苛刻是难以形容的。 被崇祯杀死的大臣不计其数,其中最冤的两个人一个是袁崇焕,另一个是陈新甲。 袁崇焕是崇祯一手破格提拔起来的大将,镇守在宁锦防线,防止后金入侵,然而皇太极绕过山海关,从蒙古入关,袁崇焕立刻率兵进京勤王,皇太极却没有让袁崇焕的部队入京,在皇太极撤兵后,崇祯立刻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袁崇焕的争议比较大,且搁置不提,单说陈新甲的死,更让人气愤,在明朝已经不行的时候,皇太极发出议和的橄榄枝,崇祯也想议和,但是满朝文武都反对,崇祯便让陈新甲去办这件事,却不小心败露,清流得知崇祯要议和,立刻群起而攻之,崇祯没有办法,把锅甩到陈新甲的头上,不久陈新甲人头落地。 很多人说明朝灭亡是天灾人祸,崇祯则归咎于文臣身上,却从来不思考自己的问题。

0 阅读:8
曦月谈

曦月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投稿请私信~ 十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