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吉林一蓬头垢面的老农进山采蘑菇,村民看清面貌后将其扭送到政府,随后被枪毙在杨靖宇坟前,他犯了什么罪? 1946年初,正值解放战争东北战场激烈交火时,物资紧缺,靠近山区的百姓纷纷到山里捡蘑菇。 那时东北的深山老林中还有不少豺狼虎豹,进山的人大多结伴而行。 一天吉林濛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的一伙农民就结伴进山,发现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农正在采蘑菇,因为这个山头就是保安村的,他们上去就要打这个落单的老农。 可是看到这个穿着破烂,浑身散发着恶臭的老农时,实在是没忍心下手,可是细细打量后却发现,这不是别人,而是本村失踪六年之久的村民赵廷喜。 按照正常的剧本发展,应该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可是看到赵廷喜后,村民放下的拳脚不由分说地向他身上招呼起来。 一边打一边说:“你个瘪犊子,还敢回来?” 赵廷喜被打得实在抗不了了,跪在地上说:“爷们啊!别打了,太疼了!我也知道错了!” 村民打完还不解气,将其扭送到人民政府,没过多久,这个村民就被枪毙了。 很多同学不理解,这个村民究竟犯了什么错,竟然到了枪毙的地步? 谁要是知道赵廷喜做了什么事,估计都想亲手毙了他。 就在六年前的这个时节,天气比这还要冷,东北抗联在日伪军的不停追剿下,处境越来越困难。 1940年2月15日,只剩下7名战士,经过一场激烈的作战后,杨靖宇让警卫员带领伤员突围去养伤,而自己则率领另外两名警卫员与敌人周旋。 尽管敌众我寡,杨靖宇和两名战士,依然以顽强的毅力与敌人战斗,敌人被气得暴跳如雷,于是派遣了600余人的伪警察大队采取拉网式的搜捕。 2月18日,两名警卫员下山寻找食物,迟迟没有归来,杨靖宇意识到,这两名警卫员很可能已经牺牲了。 此时杨靖宇已经孤身一人,当时他脚上的棉鞋已经烂成一团,完全是靠着一根绳子才没有散了架。 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他必须去寻找食物,如果没有食物的补给,在热量消耗光以后,他就无法继续战斗了。 为了得到食物和棉鞋,以及找到部队,杨靖宇打算找到山里的中国老百姓,让他们帮忙购买食物和棉鞋。 2月22日,已经饥寒交迫的杨靖宇,出现在濛江县保安村以西五里的山里,他不敢进村,只能在村周边等着。 好不容易等到4个砍柴的村民,他们分别是赵廷喜、孙长春、辛顺礼、迟德顺。 杨靖宇当即提出向他们购买食物,可是得到的确是失望的答复,原来日伪军为围剿东北抗联的战士,早就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一般不让老百姓进山,即使是进山砍柴也要报告,并且不准带食物进山。 杨靖宇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了,只好恳求他们回去带点食物和棉鞋,并且表示不能让他们白拿,答应会多给他们钱。 赵廷喜并没有立即答应,而是劝说道:“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对投降的人不杀头的。” 杨靖宇平静地说:“我是中国人,不能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咱们中国就完了。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听完杨靖宇的一番话,几个村民都点头称是,赵廷喜也答应回去给他弄点食物,然后就下山了。 但是赵廷喜在回去的路上遇见了一个铁杆汉奸李正新,赵廷喜担心孙长春、辛顺礼、迟德顺三个村民向日伪报告了他们与杨靖宇见面的事情,然后牵连到自己全家,于是就向李正新说了此事。 李正新听完后,马上向伪蒙江县警察本部的日本警佐西谷报告。 因为杨靖宇是日本人的头号大敌,西谷当即狂喜,如果自己能够抓到杨靖宇,那必然是大功一件。 有赵廷喜领路,西谷又率领了大批日伪军去围捕,敌人最终找到了已经筋疲力尽的杨靖宇。 躲在地窝棚里的杨靖宇本来满心盼着赵廷喜给他送来吃的,让他失望的是,赵廷喜领来的确是敌人,当汽车的轰鸣声响彻山谷时,杨靖宇立刻向山上跑去。 2月23日下午四点,日伪军在一处高地发现了杨靖宇,经过一阵战斗后,弹尽粮绝的杨靖宇牺牲了。 倘若杨靖宇能够得到补给,想必还能够逃脱日伪的围剿。 这一切都源于赵廷喜的告密。 由于告密有功,日伪军还奖励给他30元钱,本来赵廷喜想美滋滋地大吃一顿,不料第二天保安村警察署的警察们就找上门来。 对赵廷喜说:“你老赵告密杨靖宇有功,发了大财,别独吞了,给咱们打点酒喝。” 赵廷喜哪敢怠慢,当即好酒好菜地招待,谁知两三杯酒下肚,赵廷喜就发现这些警察来他家是来搞他的。 因为赵廷喜没有第一时间向他们报告,反而直接“越级”向上面汇报,导致他们没有得到功劳。 从此以后,这些警察,三天两头就到赵廷喜家不但蹭吃蹭喝,还劈头盖脸地骂。 村里的老百姓更是对赵廷喜恨得牙痒痒。 赵廷喜在保安村实在待不下去了,只好远走他乡,然而六年后,在外面也生活不下去,想到回老家捡蘑菇,没有想到,却被村民发现了。 1946年,人民政府在杨靖宇的坟前将赵廷喜枪毙了,以告慰杨靖宇将军的在天之灵。
1946年,吉林一蓬头垢面的老农进山采蘑菇,村民看清面貌后将其扭送到政府,随后被
有范又有料啊
2025-01-07 16:32:52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