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庙号是汉太祖,为何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汉高祖?难道是司马迁搞错了? 估计很多人看到我说刘邦的庙号是汉太祖,都会跳起来问,什么?刘邦不是汉高祖吗?小编在这扯什么?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刘邦的庙号就是太祖,之所以大家会叫刘邦“汉高祖”完全是因为司马迁在《史记》这样使用的。 在《史记》中关于刘邦的记载是“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高祖起微细”,“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 班固在做《汉书》的时候,延续了司马迁的说法,也称刘邦为高祖:“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 正因为如此,后世在称呼刘邦为汉高祖,那么,司马迁为何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呢?班固也没有改过来? 要搞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搞清楚什么是谥号,什么是庙号。 简单来说,谥号就是在一个人死后给予的评价,庙号则是为了祭奠祖先,在庙堂中的称呼。 不管是谥号和庙号,通常都是皇帝死后,新皇帝和大臣们一块想出来的对去世皇帝的评价。 刘邦去世后,大臣们给出了一个“高”字作为谥号,高字在现在来看是很平常的字眼,但是在古代却不一般,比如古代形容厉害的徒弟会用“高徒”,对厉害的意见会用“高见”,可见高字的能量是很大的。 以刘邦能够在楚汉相争中击败项羽,必然是一个高人,所以,臣子给刘邦谥号为高是名副其实的,所以,刘邦的谥号叫法应该是“汉高帝”,这和汉文帝、汉武帝的叫法都是一样的,简称刘邦为高帝,也就情理之中了。 除了有谥号外,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自然也应该有个庙号,庙号就两种,一种是“祖”号,一种是“宗”号,所谓“开山为祖、守成为宗”,一般一个朝代也就一个祖号,剩下几个有作为的君王是宗号。 所以,毫无疑问,刘邦的庙号应该祖,因此就有了汉太祖的庙号,这一点是母庸质疑的,司马迁在《史记》中也写道:“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 既然司马迁明知道刘邦的庙号是太祖,为何还要称为汉高祖呢? 究其原因,是司马迁所处的时代,庙号制度并不完善,比如秦始皇就没有庙号和谥号。 秦始皇认为谥号和庙号都是“子议父、臣议君”的大逆不道之举,因此就给废除了,所以,刘邦是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庙号的皇帝(秦朝之前的只能称君主,不能称皇帝)。 而刘邦也不是死了就有庙号,是经过吕后摄政、文帝执政后,在汉景帝的时候,有大臣上书说:“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帝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 汉景帝认为大臣的建议很有道理,于是就将刘邦的庙命名为“太祖之庙”,所以在司马迁活着的时候,只有刘邦和汉文帝有庙号,刘邦的庙号是汉太祖,汉文帝的庙号是汉太宗。 即使在司马迁死后,整个西汉也只有五位皇帝有庙号,除了刘邦和汉文帝外,汉武帝的庙号是世宗,汉元帝的庙号是高宗,汉成帝的庙号是统宗,就连“文景之治”中的汉景帝也没有庙号。 司马迁作为一名史学家,在这个庙号制度不完善的时代,庙号更多的应用场景是在祭祀时,因此如何在史书中称呼刘邦确实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 他当然不能用庙号来称刘邦,事实上,西汉时期更注重谥号,称皇帝都是谥号,比如汉文帝,他的谥号是“文帝”,他也有庙号是“太宗”,但是几乎没有人称汉文帝为汉太宗。 如果司马迁在史书中称汉文帝为汉太宗,那他就无法来写汉景帝,因为汉景帝没有庙号。 在这样的情况下,司马迁经过反复思考后,称刘邦为“汉高祖”,实际上是先称谥号,再称庙号,汉高祖的意思就是“汉高帝·太祖皇帝”,简化为“汉高祖”,为什么可以省去“太”字呢?前面解释过,刘邦是第一个有庙号的皇帝,在西汉也是唯一一个祖号,所以司马迁称刘邦为高祖,是第一无二的称呼,这就好比秦始皇自称为“始皇帝”也是独一无二的。 包括班固等后来的史学家,在写史的时候也都约定成俗,称呼刘邦为汉高祖,至少在唐朝以前,因为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所以称呼皇帝都是用谥号,比如汉武帝、隋文帝(隋朝开国皇帝,庙号隋太祖)。 但是到唐朝之后,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每个皇帝都开始有庙号,而谥号开始泛滥起来,而且字数越来越多,比如李世民刚开始的时候谥号是“文皇帝”,也就是应该叫唐文帝,但是唐朝文风比较浮夸,认为唐太宗不仅文治厉害,武功也不错,还是个圣人,还是个孝子,后来谥号就成了“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这个时候,你说我们是称唐太宗好一点,还是称“唐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好一点呢?
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庙号是汉太祖,为何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汉高祖?难道是司马
小博大史呀
2025-01-07 16:33:07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