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进入腊月以来,西宁的年味是一天比一天浓。浓浓的年味从哪来?就是从百姓充满欢歌笑语的社火排练中来。在西宁市湟中区,浑厚的鼓乐、清脆的锣声,土门关乡青峰村和土门关村,海子沟乡顾家岭村,鲁沙尔镇阴坡村、阳坡村、地窑村、下重台村、朱家庄村,西堡镇葛一村、东两旗村、西花园村、羊圈村、佐署村、堡子村、新平村……近40个村的村民们已经开始排练起社火来了,农村的年味是越来越浓。
每年到了寒冬腊月时节,“会头”便把村里几个耍社火能手召集在一起,谋划起过年耍社火的事宜。这些“会头”大都是非遗传承人,按照每年的惯例,成立筹备小组,确定相关事宜,有人负责把耍社火的道具找出来,有人负责将耍社火的人员召集起来,有的耍社火的道具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有些破旧了,于是村里还需要有专门的师傅把这些旧的道具重新整修。
“现在网络购物很方便,耍社火需要用到的道具都会在网上选,几天就到了,一点都不耽误事!”准备好一切就开始排练了。
为什么社火排练是社火表演中最重要的一环?
“社火排练的过程就是传承的过程,老人带新人,新人多练习,西宁人用耍社火的形式在讲故事,在感恩,在表达情感,大家举全村之力欢欢喜喜干着一件事——让过年更有年味,让新时代乡村更有人情味。大伙始终在用一种传统的方式来展现一种文化内核,排练的过程就是聚力的过程。”湟中区拦隆口镇千户营高台艺人马启明向记者介绍道。
今年春节期间还有上百场的社火表演呢!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西宁市各县区村的社火队在整体格局上都相差无几,一般包括舞狮舞龙、太平鼓、抬花轿、大秧歌、金钱棍、灯官大老爷、哑巴、罗汉、胖婆娘、竹马子、大花篮、龙灯、滚灯、伞灯、碗灯、高跷、寸跷、旱船、高台等,社火演员是社火表演的轴心和灵魂。其中,湟中区鲁沙尔高跷和千户营高台是每年群众最为期待的社火表演。据了解,从2月初,各村社火将会进入正式演出阶段,仅湟中区就有128个村准备了社火表演,花式的旱船、欢腾的秧歌、铿锵有力的太平鼓、气势磅礴的舞龙、活灵活现的舞狮以及高悬奇妙的高台……“请社火”“送社火”,社火表演一场接一场,以社火开年已成为西宁年味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年此时,每一个乡村,除了散发着黄土地质朴的乡村气息之外,每一场社火表演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饱含着对新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
传统的社火和新式社火哪个更让人期待?
“在我们村玩社火有个习俗,起玩就是三年,全村村民对社火的期待值非常高,哪里排练社火哪里就最热闹,村民的文化生活一下子就丰富起来了。”马启明高兴地说。
青海有句俗话:“不跳不闹,新春不到”。从正月初开始,社火轮番上演,从排练到演出,导演、演员、化装师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所有演员叫“身子”,灯官老爷、哑巴和胖婆娘等叫“大身子”,每支社火队有100至200个“身子”不等。看着长长的社火表演统计表,记者发现,今年的社火表演不仅能看到传统的社火表演,而且还能看到一些新的社火表演形式。比如今年的高台,在保留原有的传统高台剧目的基础上,还将创作的主题盯上了年度热门事件,这非常值得期待。“鼓励和动员新的年轻人加入高跷队伍,苦练跷上技艺,演唱社火曲调,努力使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完整地传承下来。”高跷艺人霍生军呼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