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原体扎堆而来,谨防老人患并发症

钱江晚报 2025-01-07 19:18:43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郑佳颖通讯员陈雨虹

72岁的老李是个“老烟枪”,患有慢阻肺,俗称的“老慢支”。平日里偶尔有些咳嗽,靠着吃药控制。一到冬季,他的呼吸就变得不顺畅,声音仿佛“拉风箱”一般,咳嗽时痰液增多且呈黄色,甚至伴有发烧症状。

“由于气温下降,气道变窄,很多老年人会出现胸闷的情况。”浙江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李志军主任医师表示,“一些老年人群存在慢性肺部疾病患者,肺部自我防御能力降低,早期病毒感染,气道粘膜受损,微生物容易在气道定植,进一步引发各种炎症。”

图源:ICphoto

入冬以后,呼吸道感染进入高发期,流感、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

流感病毒来势汹汹,感染者往往有39度高热,肌肉酸痛,体温很高,“但也有些患者不典型,实际上,我们在门诊中发现,有些老年人没有明显发热,只是有类似感冒症状。”李志军表示,喉咙不舒服、鼻塞、流涕或者肌肉酸痛的老人做了咽拭子被诊断为流感。

可能存在混合感染风险

抗生素不宜乱用

这段时间医院门诊人潮涌动,在浙江医院,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诱发呼吸慢病急性加重的住院老年患者也显著增加。“很多老人早期以病毒感染为主,后期慢慢地出现了痰多、痰黄等合并有细菌感染的症状。”李志军说。

老年人大多有基础疾病,较容易出现混合感染,比如甲流合并鼻病毒、甲流和并乙流、流感病毒合并腺病毒、流感病毒合并细菌……等等,甚至出现三种以上病原微生物的混合感染。“流感病毒有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特效药,但是一些腺病毒、合胞病毒就只能以对症治疗为主,比如控制体温、缓解咳嗽……”

“两种病毒混合感染后,会共同破坏呼吸道防御屏障,加重病情。”李志军解释,尽管病毒感染一般有自限性过程,但是中老年人群本身体质弱、免疫力较低,“我们经常发现感冒持续时间较长的老人,容易出现咳嗽,合并细菌感染,到后期很可能引起肺炎、呼吸衰竭。我们需要更多关注他们的并发症,及时控制感染情况。”

居民家庭小药箱常备有头孢、阿奇霉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药物,这类药物对抗病毒性感染是无效的,临床上还有吃出严重过敏反应的病例。李志军提醒,一旦出现流感症状,不要讳疾忌医,尽早对症治疗。

潮新闻记者搜索发现,网上有一些关于甲流、乙流、支原体、合胞腺病毒等多合一的抗原检测试剂,不放心可以正规渠道购买后居家先进行自测,一般15分钟左右可出结果。

增强老年人群免疫力

避免“扎堆”锻炼

中老年人群预防呼吸道疾病,增强免疫力是关键。“可以每年9月份通过接种流感、肺炎链球菌疫苗,提升主动免疫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接种疫苗后要1个月左右才能产生抗体。此外,中医讲冬令进补,在这个季节也可以适当进补膏方来进行滋补提升免疫力。”

图源:ICphoto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家庭内聚集感染风险。

“家中长时间门窗紧闭,空气流通不畅,一旦有人感染,很容易造成整个家庭‘中招’。”李志军建议,老人晚上睡觉时,适当把客厅门窗打开,早间在客厅活动,再把卧室开窗换气,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做到保暖。

适当运动同样必不可少。中医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等导引术同样适合室内练习,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地。冬季早间气温较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进行晨练需要做好保暖措施以防止出现意外。

“有些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问题,比如肌肉萎缩、胃肠功能减退、深静脉血栓等问题。”李志军表示,老年人还是要适当进行锻炼,对于一些慢阻肺等呼吸慢病患者运动时确保自己的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必要时可借助吸氧机,在吸氧的同时进行适当锻炼。对于那些实在无法下床活动的老人,家属应定期帮助他们翻身、拍背排痰,以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同时,辅助老人进行手、足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0 阅读:8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