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故事|三次角色转变

新浪财经 2025-01-07 23:16:04

转自:新和成

三次角色转变

文/总部贾锦波

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都会经历角色的转变与成长的阵痛,而每一次跨越都是自我重塑与升华的契机。对我而言,从学生到技术员,再到技术管理者,最后到行政领域的探索,每一次角色的转变都伴随着一段独特的经历和感悟。它们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第一次角色转变:

从学生到技术员,一瓶双氧水的故事

刚加入新和成时,我被分配到了新材料部门的特种材料公司,岗位正好对口,负责技术研发。一入职,我就碰上了一个一线生产难题:PPS特种工程塑料产品为何会发黄?

考虑到PPS产品是用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介质合成的,我首先猜想,是不是产品吸附了某些容易着色的有机溶剂呢?于是,我按照标准流程,用溶剂洗脱产品着色物,进行液相分析,再打质谱鉴定。很快,我就找到了问题根源:一种胺类有机物。针对这种着色物的特性,我们提出了使用次氯酸钠和双氧水等常用氧化剂来洗脱的解决方案,并取了一瓶双氧水做了梯度实验,结果显示,只需很低的氧化剂浓度就能达到理想效果。

这个结果让我很开心,觉得产业和大学期间的研发也没啥差别,拿着双氧水处理方案,兴冲冲地跑到生产车间,以为自己迅速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没想到,车间主任一看方案,眉头就皱了起来,连珠炮似地问了一串问题:双氧水加在哪里?怎么配成需要的浓度?加进去后安全问题怎么解决?我一下子就懵了。

我意识到,企业里的研发可不是学校里发发论文那么简单。我们做什么都得考虑产业化实际。这次经历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走进车间,走进生产一线。所以,当公司安排车间实习时,我就顺势留在了车间,学习如何将研发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第二次角色转变:

从技术员到技术管理者,一根管道的故事

在车间摸爬滚打两年多后,我终于融入了生产一线的节奏,还在领导和同事的助力下,搞定了几个技改小项目,成了车间技术的领头人。那年,我们团队深入调研,决定把当年技改的重头戏放在某个昂贵溶剂回收上,目标直指降低单耗。

我拉上车间技术小队,和总工办联手,一门心思扑在溶剂后处理上,精心策划了一套溶剂回收系统。这系统虽然投资不小,但我们信心满满,觉得已经把技术细节琢磨得通透了。但对此,领导还是有点儿不放心,催着我们再多跑跑现场,做做勘察。

记不清是第几次下现场了,我们正盯着溶剂进系统前的物料流向,总工办的老师冷不丁儿抛来个问题:“这物料和溶剂走向,还能不能再优化优化?”一听这话,我们立马回去重画了图纸,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物料和溶剂是错流跑的,只要动动手,改根管子让它们逆流洗涤,溶剂就能省下一大笔,回收系统的投资也能跟着缩水不少。这时候,我才反应过来,领导的不放心和疑虑在哪里。

这事儿让我深刻体会到,做技术员、研究员的时候,你可能只盯着某个工序怎么优化,某项技术怎么做到最好。但一旦成了技术管理者,那就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从数据、现象里瞧出背后的门道;得对整个生产线、全流程和设备门儿清;得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构效关系心里有数;还得对车间的利润、效益负责到底;对手上项目是赔是赚,投资收益比万分敏感。

第三次角色转变:

从技术到行政,一则通知的故事

在基地深耕三年后,我已经成了车间的技术工段长,带着一支默契满满的技术团队,工作起来如鱼得水。但工作中多次碰到的销售、质量等问题让我知道,技术工作只是公司庞大运营体系的一角,我渴望拓宽视野,去了解公司运营的全貌。

某天,钉钉上的一则内部招聘通知让我眼前一亮——总裁秘书岗位,我很心动,但也很纠结:一边是熟悉的技术路线,稳步前行;一边是学习新知的绝佳机会,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问题,但得跳出舒适区,过往的专业优势和工作经验可能都派不上用场。就在我犹豫不决时,心里冒出一句话:“勇敢者先享受世界!”于是,我带着对未知的好奇,踏上了前往行政线的旅途。

转眼间,我在行政线摸爬滚打两年多,从秘书到计划、行政、制度、招标,各个岗位都尝了个鲜。虽然转型不易,有过迷茫和挑战,但确实也收获满满:阅历丰富了,知识更新了,能够从更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也学会统筹资源,处理事务更加老练。我深刻体会到,工作的宽度和深度同样重要,不同的经历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塑造出独一无二的工作风格。在总裁办的2年时间,所获得的知识宽度抵得上10年时间。

回望过去,每一次角色的转变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能力的提升。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职业生涯,更让我深刻体会到,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保持学习的心态、勇于接受挑战、不断拓宽视野,都是实现个人成长与价值的关键。

启示

老师文化是育人文化。通过在不同岗位和部门间的轮换,员工能够拓宽视野,全面了解公司运营流程,增强跨部门协作能力,让员工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新技能,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积累丰富经验,为成为复合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转自:新和成)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