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战中,再次加入西北军的石友三,在粮弹缺乏后,大发脾气说:“才回婆家就被如此

麒阁史观 2025-01-07 23:17:29

中原大战中,再次加入西北军的石友三,在粮弹缺乏后,大发脾气说:“才回婆家就被如此对待,将来还会有好果子吃?” 石友三是西北军骨干将领,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他在1921年投入冯部后,不到十四年,就从士兵提拔为统兵数万的将领,可见对他的倚重。 1926年春,张作霖、吴佩孚联合,并纠合张宗昌的直鲁联军,集结三十多万大军,在南口和西北军展开激战。阎锡山在张作霖以察哈尔、绥远两省的控制权的诱饵下,派兵抄袭西北军后路。 石友三、韩复榘的部队,在大同、雁门一带阻截晋军。当西北军在南口战败,一路后撤之际,石友三、韩复榘在晋军前敌总指挥商震的拉拢下,投靠了阎锡山。 石友三和晋军妥协后,率部回到驻地包头,他大肆收编溃退的西北军,部队扩充到了三个师,这种火中取栗的手段,引起其他西北军将领的愤怒。不久后,冯玉祥在五原誓师,西北军重振旗鼓。石友三、韩复榘见势不妙,想重回西北军,但害怕受到冯玉祥的责罚,观望不前。 冯玉祥派亲信去石友三、韩复榘处传话,说只要能承认错误,把部队拉回来,过去的事既往不咎。石友三、韩复榘消除疑虑后,率部重归西北军。 对石、韩的叛离,冯玉祥不可能心无芥蒂,对两人不再似之前那样信任,而石、韩也是心存畏惧,暗藏心思。 冯军东出潼关,参加二次北伐,和奉军、直鲁联军展开大战时,因石友三是东北人,冯玉祥担心他和奉军将领有联系,将石部作为预备队,引起石友三的极大不满。 在鱼台之战中,奉命支援前线的石友三,击败数万直鲁联军,收复济宁。蒋介石以总司令的身份,通电嘉奖石友三,并派人送去十万大洋。 大洋送到石友三的指挥所时,被路过的石部参谋长李秉璇发觉。李秉璇是在几个月前,被冯玉祥由总部派来的,负有监视石友三之责。 心狠手辣的石友三,担心被告发,派人将李秉璇活埋。后来,冯玉祥多次追问李秉璇的下落,都被石友三找借口搪塞过去。石友三清楚,他杀李秉璇一事,不可能一直瞒下去,一旦被冯玉祥知道真相,那么就大事不好。 二次北伐结束后,四大集团军总司令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由合作变为争斗。老蒋在先发制人解决了桂系后,将下一个目标对准了西北军。 冯玉祥为了避免被各个击破,下令山东、河南的部队放弃防区,向陕东、豫西集中。冯玉祥在陕西华阴召开军事会议时,韩复榘反对西撤,认为不应放弃好不容易到手的豫、鲁地盘。冯玉祥听后大怒,斥责韩复榘,让他到会场的门口反思。 本就暗中和老蒋有往来的韩复榘,一气之下回到驻地,将部队拉走后通电反蒋。驻军南阳的石友三,和韩复榘早有默契,当即起兵响应,将部队急行军开去了许昌。 到许昌后,石友三将亲冯玉祥的三个旅长、五个团长全部撤换,接受了老蒋给他的“十三路军总指挥”的头衔。 老蒋派亲信钱大钧到许昌劳军时,石友三极尽谄媚,带着营以上军官上百人列队迎接。在钱大钧向众人颁发完委任后,石友三走上台,将冯玉祥大骂一番,列举了所谓的“十大罪状”。 在场军官大都和冯玉祥有感情,对石友三的这种做法,感到羞愧和气愤。 石友三投蒋半年后,因广东陈济棠等人反蒋,老蒋让石军南下进攻广州,并承诺事成之后,给予广东省主席的职务。 石友三率部到浦口准备登船时,在北方密谋反蒋的唐生智,派来的代表对石友三说:“一次装船只能运几千人,你不怕部队分散后被各个击破吗?” 狡诈多变的石友三,是宁可信其有,便下令部队不要过江。几天后,石友三在召集紧急军事会议讨论后,决定加入反蒋阵营。 会后,石友三下令将几十门迫击炮摆在浦口炮击南京,并派便衣队渡江袭扰。 老蒋根本没想到石友三再次倒戈的速度会这么快,吓得惊慌失措,急电附近的部队赶来支援。石友三过完炮击南京的瘾后,率部北上撤到了河南新乡一带。 由于石友三到河南后,和韩复榘、马鸿逵互为犄角,老蒋担心讨伐石友三会让三人联合,便强压怒火,不再追究。 1930年春,冯玉祥、阎锡山酝酿反蒋,石友三认为已深深得罪老蒋,便再次加入西北军。中原大战打响后,石友三的态度摇摆不定,时而积极,时而观望不前。 到了八月,冯、阎联军的颓势显露,尤其是西北军,因阎锡山承诺的粮饷补给迟迟不到,前线官兵怨声载道。 石友三以此为借口,召来亲信开会时,大骂说:“值此危急时刻,竟然如此不关心我们,这才回婆家几个月,就被如此对待,将来还会有好果子吃吗?” 会后,石友三不顾冯、阎的指令,自行率部后撤,不与蒋军在一线对峙。9月下旬,在东北军入关助蒋后,石友三成为西北军中第一个响应的将领。 中原大战结束后,被张学良收编的石友三,截留西北军、晋绥军溃兵,趁机扩充地盘,成了占据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三十多个县的小军阀。 投张半年后,石友三再次倒戈。这次石友三没有之前的好运气了,在东北军、蒋军的夹击下,七万大军十几天就土崩瓦解,孙光前等亲信将领被俘后遭枪杀。石友三带着少数人马去山东投靠韩复榘,至此再无昔日的威风。

0 阅读:29
麒阁史观

麒阁史观

史明如镜,照亮现实,亦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