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受西班牙加迪斯大学邀请,我赴西班牙加迪斯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访问考察。
窗外就是直布罗陀海峡
上海前往加迪斯路途遥远,大概有两种比较合适的路线。第一种,上海飞法兰克福或巴黎,然后转机至塞维利亚,再由塞维利亚乘火车到加迪斯。第二种,从杭州直飞马德里,然后转机到塞维利亚,再乘火车到加迪斯。
考虑到必须在当地时间8日晚上赶到加迪斯,我选择了8日凌晨从杭州走,整个飞行时长约为14个半小时。抵达马德里机场后,按照计划,中间有2个小时左右的转机时间,但不可思议的是,机场混乱的管理、漫长的排队、卡顿的自助值机,以及一问三不知且推诿的服务人员,导致我没有赶上原计划前往塞维利亚的飞机。机场效率低下和服务意识缺乏,与国内机场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
没办法,只能重新购买机票,原来已经提前预订的火车票也只能作废。好在时间还算充裕,飞机降落在塞维利亚机场时,已经是当地时间下午4点多了。
西班牙的朋友知道我误机后,开车到机场接我。从塞维利亚机场开车到加迪斯的路程不到2小时,这段高速公路上的车流很小,多数时间前后只有为数不多的几辆车,车辆的车速并不快,时速最快大约不会超过110公里。
塞维利亚和加迪斯都属于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自治区,该地区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南部,一直以来都以物美价廉的农产品著称,被称为“欧洲的菜场”。
一路上公路两边绵延不绝的葡萄种植园让我印象深刻。听朋友介绍说,这里的红酒产量很高,味道极好,却卖不出好价钱,钱都被法国人赚走了。原来,所谓的法国红酒,许多都是用这里的红酒贴牌销售,一旦贴上了法国红酒的牌子,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4月的西班牙,天黑得比较晚,抵达加迪斯大学的宾馆大约已经7点了,但仍旧阳光灿烂。主办方特地为我安排了海景房,窗外就是直布罗陀海峡。站在阳台上,看着一望无际的大西洋,这海天一色的美景不禁让我感叹:谁又能够想象,500年前欧洲的殖民者从这里远航开始探索传说中的东方天堂,开启了血腥的全球殖民时代呢?
是继续全球化还是走向“逆全球化”
此次远赴西班牙,主要任务是参加西班牙加迪斯大学主办、海洋考古与历史系承办的“从加迪斯到亚洲:第一次全球化中的贸易、文化与资讯”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系该校年内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西班牙、英国、阿根廷、智利等10多个国家的数十所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其中,国内的学者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以及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等机构。
根据安排,会议开3天半,其中3整天是学术报告环节,所有与会学者都要作学术报告,每个半天安排5-6场报告,每场报告20分钟,报告之后安排30分钟的提问及讨论环节。最后一个半天是闭幕式和考察塞尔维亚档案馆。我报告的时间是第1天下午的第1场,题目是“回到孤立?还是新的征程?——全球化的历史回望与现实思考”。
为什么会提交这样一篇报告?考虑到会议主要讨论地理大发现时期,也就是人类第一次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西班牙与东亚(尤其是中国)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涉及世界史、明清史、中西交通史等学科领域。结合我自己的学术领域,我认为对比人类世界的前几次全球化,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已经到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世界到底将何去何从,是继续全球化,还走向“逆全球化”?是回到孤立和保守,还是走上新的征程?这个问题是人类所面临的历史性抉择。在现有的学科体系和学术话语下来探讨全球化,历史研究可能不失为一种较为全面的研究方式和独特视野,从而更具有纵深感和逻辑性。我认为,探讨欧洲人从加迪斯到亚洲的冒险,探讨他们建立的贸易航线,以及贸易过程中带来的文化和信息交流,对于我们全面认识人类全球化的开启以及未来全球化的走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报告在现场翻译的配合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后会议讨论环节,与会者只对我的报告提问并展开了讨论。有位教授充分认同我的报告,但他提出了一个宏大的且与报告关联度不高的问题,即中国正在积极推动的文化软实力到底是什么?
经过简单的思考,我以软实力(softpower)概念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于20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开头,解释近些年中国积极推动的文化软实力、城市软实力。其中核心的意思就是,与美国推崇的具有进攻性的文化软实力不同,中国的文化,或者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从根子上就不存在“零和博弈”的理念,而是具有相容性、兼容性,提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华文化更能体现开放与多元的特点。
同时,我也指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文化追求客观上滞后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或者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不匹配。比如,在个别群体、少数人群中存在拜金、拜物、享乐、躺平、啃老等现象,这是中国接下来提高文化软实力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基本生活物品价格不高
加迪斯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由腓尼基人建于公元前1000年。同时,它也是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直布罗陀海峡与加迪斯湾,三面环海的狭长半岛,造就了它美丽独特的海岸线,每到春夏旺季,世界各地游客云集,异常热闹。
4月的小城,天气清朗,阳光明媚,温度舒适,非常适合徒步漫游。会议期间,我抽空独自一人游览了老城,重点参观了当地集市,考察了边上的家乐福超市,吃了西班牙著名的海鲜饭,也算是初步感受了小城的风土人情。
物价是反映一个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在当地最大的集市,我重点关注了蔬菜和一些手工制品的价格,在超市则关注肉类、奶制品、水果和基本生活日用品的价格。经过比较,我发现总体来说,加迪斯的基本生活物品的价格不高,甚至偏低。
如,蔬菜类:花菜1.29欧/公斤、茄子1.69欧/公斤、青椒2.7欧/公斤、土豆1.2欧/公斤。
肉类:某种牛排、鸡胸肉价格均为5.79欧/公斤,盒装200克小块猪肉售价1.99欧,火腿肠的售价有800克3.09欧、400克3.55欧、200克0.92欧等多种规格。
水果类:品相一般的苹果1.69欧/公斤、好一点的类似于红富士的苹果2.65欧/公斤、香蕉2.4欧/公斤、散装甜橙1.47欧/公斤、袋装甜橙1.19欧/公斤;塑料瓶装12mm规格的蓝莓6.49欧/500克,塑料盒装12mm规格的蓝莓有2.95欧/225克、1.49欧/225克两种规格。
酒水软饮类:一种西班牙拉曼恰(LaMancha)产的葡萄酒未打折售价仅为1.4欧/瓶,比较贵的是产自西班牙里奥哈区(Rioja)的一种葡萄酒,售价为26.5欧/瓶,其他红酒的售价则基本覆盖了上述两者的价格区间。某款500毫升易拉罐装啤酒售价为0.59欧/2瓶,某款易拉罐装500毫升1组的啤酒售价为3.59欧,某款易拉罐装330毫升12瓶一箱啤酒的售价为6.79欧。苹果汁、凤梨汁、橙汁、芭乐汁、混合果汁的售价基本在0.82-2欧/1升。
奶制品及其他食品:盒装牛奶有1.16欧/升、1.78欧/1.5升不等;冰激凌有芒果口味的2.45欧/600克,香草口味的4.19欧/1000克,咖啡口味的3.09欧/400克不等。还有袋装通心粉1.2欧/公斤,盒装鸡蛋1.99欧/12只,塑料瓶装葵花籽食用油6.75欧/5升,桶装水2.09欧/6.25升,540克的切片面包售价2.49欧,等等。
其他日用品:袋装16卷的卷筒纸5.4欧,600毫升的瓶装椰香洗发水1.22欧,等等。
总之,尽管上述价格只是加迪斯各类生活品的一小部分,但能大概说明这里大多数商品的物价水平。当然,这些并非贵重物品,由于时间关系,我无法再去考察他们的家用电器、金银首饰、奢侈品等商品,但正好路过一家房产中介公司,为此我特地将这家门店张贴的房产广告全部拍了下来。
其中有:一座1985年建造的,外带650平方米花园,实用面积90平方米的市郊别墅,售价8.9万欧。
一座1995年建造的,外带800平方米花园,实用面积150平方米的市郊别墅,售价19.5万欧。
一间位于市中心、建于1969年的三层老式公寓的一楼,实用面积70平方米的三房一卫,售价为26.5万欧。
一间位于市中心建造年代未知的三层公寓的一楼,实用面积126平方米的三房二卫,售价为32万欧。
这些房产的价格可以作为了解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
哥伦布对传说中的中国极为憧憬
3天的会议正式报告环节结束后,我们前往塞尔维亚档案馆完成了会议闭幕。会后,我和几位同人步行至不远处的哥伦布图书馆。这个图书馆之所以吸引我,主要是因为哥伦布在一本西语版《马可波罗游记》上的批注。此外,哥伦布的遗骸由美洲运回西班牙后亦葬在此处。
作为新大陆的发现者,意大利人哥伦布是大航海时代的最为著名的探险家和航海家。长期以来,哥伦布一直怀揣着寻找东方的梦想,不断游说法国、葡萄牙、英国、西班牙等国国王资助他的冒险计划,但屡屡碰壁。直到1492年4月17日,哥伦布的计划终于得到了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认可和资助,双方在圣塔菲城签订了历史上有名的《圣塔菲协定》。
该协定给予了哥伦布最大的诚意,即:哥伦布为新发现领土的总督或海军司令;西班牙君王为新发现领土的宗主和统治者;哥伦布在探险中获得的金银珠宝享有免税待遇;到新发现领土进行贸易的商船,哥伦布享有部分股权。
当年8月3日,志得意满的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舰队,从加的斯湾正式出发。此后,尽管由于航向偏离,哥伦布错把美洲大陆错当作亚洲大陆,但新大陆的发现让西班牙的领土迅速膨胀,其领土一度从伊比利亚半岛横跨大西洋到美洲,从墨西哥横跨太平洋到菲律宾,跨过直布罗陀海峡到非洲,先后征服了古巴、海地、墨西哥、巴拿马、牙买加、波多黎各、摩洛哥、菲律宾等国,鼎盛时达到2300万平方公里,超过本土面积46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日不落帝国,西班牙语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官方用语。
哥伦布对传说中神秘而富有的东方中国极为憧憬,当然这种憧憬的出发点其实就是掠夺,这在《圣塔菲协定》中得到了赤裸裸的体现。
哥伦布有限的关于中国的认识来自《马可·波罗游记》,这在其批注中得到了印证。据有关专家对批注的研究,哥伦布最关心的是中国的矿产资源,这为他今后如果能成功寻找到中国并重点掠夺哪些方面的资源做了注脚。当然,哥伦布还对一些中国的城市和物产做了批注,这对于研究早期欧洲人对中国的研究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澳门大学、暨南大学特聘教授金国平,以及一同参会的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院长叶农教授,曾向我提出与图书馆共同影印出版哥伦布批注西语版《马可·波罗游记》的意向,在现场感受到这本书的价值后,我深刻认识到了此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