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背景下,禅城区作为佛山市的核心区域,始终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在全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考核中,禅城区更是获得进位类第一,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城乡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法治是确保“百千万工程”稳步前行的重要一环。禅城法院积极作为,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的举措和深入的实践,以高质量司法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护航特色产业升级,推动基层善治,切实为“百千万工程”的顺利推进贡献法治力量。
禅城法院法官到南庄镇堤田村走访。
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之源,禅城区的传统产业正经历着加速转型的深刻变革,而知识产权保护在其中扮演着支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角色。
禅城法院以法治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设立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法庭,持续发挥知识产权审判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作用,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2024年,禅城法院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266件,知产法庭获评全省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禅城法院构建了一套涵盖“前端源头治理、中端多元化解、末端专业审判”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机制。
在前端,不断提升司法供给的支撑力,自2024年以来,共开展12场次知识产权普法宣传活动,有力推动了知识产权保护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
在中端,建立“佛山市著作权纠纷一门式和解机制”和“知识产权纠纷调审一体化处理机制”,法院对诉前调解加强指导,行政机构提供专业技术支撑,调解组织专职调解,调解成功一键申请司法确认,调解未果迅速衔接流转审判,审判中对调解固定无争议事实等一体利用,形成了司法、行政、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解纷体系,并在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置巡回审判点就地解纷。
在末端,针对知识产权审判中存在的整体保护效能不足、举证困难、恶意侵权成本低、司法办案流程缓慢等难点问题,禅城法院以问题为导向,注重立审执的协调配合,敢于并善于运用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28件案件判赔超100万元,并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司法审判深度融合,完善知识产权线上审理模式,不断开创知识产权审判新局面。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也与城市更新行动密切相连。城市更新行动通过打造优质的空间载体、完善的配套服务和良好的创新生态,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平台。
佛山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广湛高铁佛山站项目,作为近年来佛山市城市改造升级的重点项目,承载着传承岭南陶文化、推动文创产业发展以及城市交通网络升级的重要使命。然而,在“新旧融合”的过程中,由于改造升级涉及多方利益调整,租赁、征拆等纠纷随之而来,相关案件纷纷诉至禅城法院。
面对此类复杂案件,禅城法院的法官们多次深入项目现场进行实地勘查,细致入微地调查每一处细节,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抽丝剥茧,精准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在涉美陶湾案件中,承办法官利用示范判决的方式,发挥典型案例的引领作用,高效化解了相关纠纷。在涉广湛高铁征拆案件中,承租人租赁商铺后自行装修、改建、加建,合同解除后,对该部分的工程造价双方产生争议,为查清该部分现值损失,承办法官采用“一正选多备选”鉴定机构的选定模式,使得鉴定工作得以顺利推进,高效解决双方纠纷。
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保障了重点民生工程的顺利推进,为城市改造升级提供了法治支撑,更为抢抓城市改造升级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助力特色产业加速转型
为推动特色产业转型,深化“百千万工程”,禅城区依托自身资源与优势,培育出一系列特色产业,成为地方经济稳健前行的关键。在此背景下,法院在特色产业中的诉源治理与纠纷化解,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南庄镇有“中国建陶第一镇”之称,建陶产业根基深厚。南庄法庭积极行动,打造“园区法庭,法益民企”品牌,构建“自治+法治+共治”治理体系。通过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的企业走访、公益座谈、旁听庭审等形式,精准普法,帮助企业堵塞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针对高频诉讼企业,法庭发放个性化法律风险提示函,实现了“一企业一风险提示”,为企业提供更加精细的司法服务。据统计,2024年,南庄法庭共提示陶瓷行业风险47个,联合行业协会开展“法益民企”活动15场,惠及陶瓷企业93家。
在纠纷化解上,南庄法庭创新“庭前+庭中+庭后”全链条调解机制,将调解理念融入审判全程,实现过半涉陶瓷纠纷以调撤方式结案。同时,南庄法庭组建专业审判团队,汇编裁判要旨,不断提升审判专业化水平。2024年9月,南庄镇非诉讼纠纷化解中心正式成立,南庄法庭与南庄司法所实现“庭所共建”,构建全链条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推动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商事调解多元化发展,解纷效能显著提升。
位于佛山禅城区的张槎街道是“中国针织名镇”,众多针织企业在此扎根发展,一幅张槎“针织服装产业版图”正徐徐展开。张槎法庭结合针织企业经济结构特点,开展了多场“法润万企”活动,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针织企业的心田。
“谢谢法官,我们公司这类纠纷最近明显少了,损失也少了!”一位企业负责人在普法讲座上表示。今年5月,张槎法庭针对近年来涉针织企业的商事合同纠纷,联合多部门举办了一场“针织行业常发纠纷预防普法讲座”,并邀请了针织行业相关人士共50余人参加。
讲座中,法官用真实的案例分析相关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常见的法律风险,有针对性地向针织企业进行了宣讲,进一步提升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
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2024年初,南庄镇堤田村先锋村民小组负责人员集体向禅城法院民四庭送来一面锦旗,感谢其为该村解决了困扰近20年的历史遗留集体资产权益保障问题。
该纠纷起源于1995年,堤田村先锋村经济社出租土地给30多名租户兴建厂房。合同期满后,双方就续租问题未能达成一致,各租户一直没有腾空清场,致堤田村先锋村经济社无法收回土地。2022年,为解决该历史遗留问题,堤田村先锋村经济社表决通过了新的土地租赁方案,新方案包含过渡期,过渡期满后即收回地上建筑物,但只有部分租户同意以上方案。
2023年,堤田村先锋村经济社起诉未签订新租赁方案的一名租户梁某要求腾退,承办法官敏锐识别到可能引发批量诉讼的风险,认真翻看关联案件卷宗、整理案件关键信息,最终判决梁某将地上建筑物及所属土地腾空后返还先锋村经济社。同时联动南庄镇综治中心协调介入,做好判后释疑工作,解开双方“心结”。最终促使梁某,以及其他先前未签订新租赁方案的租户顺利签订了新租赁方案。至此,堤田村先锋村经济社涉及约24亩土地、20000多平方米物业的系列纠纷得以圆满解决,有效避免了群体矛盾和群发诉讼,为村集体资产的合理利用和村民合法权益提供了司法保障。
“谢谢法官,帮助我们村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难题!”南庄镇堤田村先锋村民小组负责人说。该事件的妥善化解,正是禅城法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推动矛盾纠纷“治未”“治小”“治早”,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禅城法院聚焦“抓前端,治未病”,做实做细前端治理多元解纷。为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禅城法院积极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
禅城法院推动法院调解平台对辖区村居实现全覆盖,与20个职能部门、行业组织建立诉调对接机制,设立10个专业化和解工作站,形成基层村居调解在前,行政行业调解居中,法院诉前和解断后“三段推进”的“三联三段”前端治理体系。同时,禅城法院主动进村居开展普法活动,引导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增强法律意识。2024年,禅城法院共开展110场次普法活动,覆盖多个村居和社区。并不断深入推进“无诉”村居建设,由四个法庭指导镇街开展前端治理,先后建成南庄镇上元村、石湾镇街道深村、张槎街道古灶村、祖庙街道兰桂社区等4个“无讼村居”示范点,完善“法庭+镇街+村居”解纷格局。此外,禅城法院做实指导调解职能,组织人民调解员到法庭跟岗学习,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指导,切实提升人民调解员的法律素养。
2024年,禅城法院诉前和解中心化解纠纷18066件,纠纷诉前调解成功率达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