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熠熠生辉(7)|培养“特殊工匠”、创建“圆梦室”……他让残疾人也能做最好的自己

新华报业网 2025-01-08 15:07:25

6点,从家里出发;

8点,去供货厂家沟通交货细节、检查原材料;

9点,去各个镇、街道的工作室巡视,了解情况,检查;

11点30分,联系工作或酝酿有关事项;

下午,驻厂;

晚8点,和工作室成员开碰头会……

这是常州市新北区原春江镇春江社区党总支书记周纪龙一天的缩影。自2013年退休以来,周纪龙几乎每天的工作总是这样满满当当。由他组织创办新北区残疾人就业圆梦工作室,从当年的1个工作坊,到现在覆盖全区所有镇、街道的17个工作室;从最初帮助15名残疾员工,到帮助300余名残疾人就近就业;从单纯残疾人康复点,到形成助残就业“一条龙”……周纪龙先后获得“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中国好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创建圆梦工作室

2013年临退休,有企业开出20多万元年薪的聘用条件,周纪龙婉言谢绝。在此之前,他组织了十余名残疾人为新北区百丈一家企业从事十字绣产品的前道分选和穿线工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这样,周纪龙打定主意要为残疾人就业、立身找个好路子。“因为心里放不下他们,当时我就想,选残疾人相对集中的安置小区,组织残疾人做代加工,就近就业……”这年11月,春江镇圆梦工作室正式挂牌。

万事开头难。组织残疾人做些什么产品呢?高科技产品、技术要求过高做不来;有污染的产品不能做;有安全隐患的碰不得……为了联系适合残疾人加工的产品品种,周纪龙跑遍了附近大大小小几十家企业,一次上门不行,下次再来,吃上三五次闭门羹,他也毫不气馁,继续和各个企业负责人“磨嘴皮子”。近2个月时间,周纪龙走遍新北区的企业,足迹还延伸至周边的常州武进区、无锡江阴市。

精诚所至,有的企业负责人被老周的韧劲打动,虽然不能提供相关业务,但表态要为工作室捐款。功夫不负有心人,连着三天的上门拜访和软磨硬泡,周纪龙拿下了订单,常州凯都电器公司愿意接受代加工。而这是周纪龙为几个双手残疾的员工找来的活计——一份只需用脚操作的加工活。

虽然感动之余接受了代加工,多数企业不放心残疾人加工的产品质量,害怕不能准时交货。周纪龙就自掏腰包安排员工培训,自己也跟着学。常常是自己先学会,再手把手教会工作室的员工,他说:“我们的产品,要凭真本事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一家工作室的十几个工作名额,并不能满足就业需求。周纪龙心里盘着一笔账,仅春江镇就有近千名残疾人,除去不具备工作能力的,可帮助就业的对象还大有人在。于是他想着串点成线,扩大“圆梦室”的辐射范围,争取新北区每个社区(村委)都能有一家圆梦工作室,增加就业面和就近就业人数。带着这份心愿,周纪龙一如此前,“迈开腿,张开嘴”,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地跑、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地谈,记不清多少次“闭门羹”“无功返”,带着信念和执着,“圆梦室”终于吐叶开花,从最初只有一个15个人的小作坊,到10个镇、街道全覆盖,全区建起18个残疾人圆梦工作室。这些工作室有的建在农村,由废弃校舍改造,有的建在城市社区里,还有的建在乡镇的社区服务中心,真正让残疾群体在“就近工作圈”里找到了自己的希望,让自己“动起来”“好起来”。

培养“特殊工匠”

2017年底,新北区残疾人圆梦工作室先后为常州凯都电器等十余家企业加工生产各类电子接插件、电子组装等八大类、近百种小产品。而在周纪龙看来,最主要的,还是把残疾人从社会资源的“消耗者”变成社会服务的提供者,在巨大的转变中让每一个圆梦工作室的成员找到了人生价值与社会认同感,特别是展示自己的“特定专长”,树立“特殊工匠”形象。

在春江残疾人圆梦工作室的操作台,谈明东正坐在台边,先把一个个小零件排版整齐,然后安装螺丝孔,再用电枪旋入螺丝。他的双手在日光灯下灵巧地穿梭,几十个接线端子板被他码得整整齐齐。他专注的神情、麻利的动作,让人很难想到他是有心智障碍的“喜憨儿”。尽管加工端子板是一种简单操作,但对谈明东来说,要练习很长时间才能掌握。他母亲谈建英回忆说,刚过来的时候孩子往往前脚送到,后脚又跟着亲人跑回家,多亏老周书记耐心地手把手教,像哄孩子一样慢慢引导。如今谈明东虽然手脚不像常人那么快,但也做得有模有样了,成为一名“一线工人”了。

20岁的包立超五年前被一场车祸夺走了一条腿。初到工作室的他还极度忧郁,不和任何人说话,只是呆呆地坐在角落。周纪龙就带着工作人员从聊天开始,带他接触工作。一段时间下来,小超的胆子越来越大,能主动和人交流,干活勤快很多。当小超拿到第一个月工资,虽然才300多元,但他小心翼翼地把几张钞票一遍又一遍地数,看到爸爸来接他,还立马就把钱拿出来给他看。2016年,小超因为表现优秀,被推荐去新北区佳冠电子公司当操作工,每月有近三千元的工资收入,成了真正的“上班族”。

为了锤炼工作室成员的技能,周纪龙常常组织一些比试、竞赛活动,让他们在技艺长进中进一步增强自信。2017年10月,一场别开生面的职业技能大赛在常州凯都电器公司举行。同台竞技的聋哑人吴小亚一举夺冠,他打着手语表示,“我正常发挥的话一小时应该能完成200多个”。而这样的数量,即使是工厂里正常的工人,一小时也就只能做到一百二三十个。周纪龙自豪地说:“残疾人更专注,经过职业技能培训,也有可能成为特定领域的工匠。”

一路走来,1900多万个接线端子板、300多万件贴膜、468万个铆件,简单重复的工序、平淡无奇的零件……这些,既凝聚了周纪龙的心血,也见证着这些“特殊工匠”的努力和非凡。

推广“常州模式”

一个个圆梦工作室,虽然规模不大,但周纪龙始终想着打造成扶贫、扶志的“孵化器”“成长营”“幸福家”,既让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自食其力,又让他们获得认可和尊重。

52岁的李香英说她这一生已经死过三次,前两次是因为脑瘤挣扎在死亡线上,动过两次脑部大手术导致严重的脑损伤。而独子的意外离世又让她绝望。在来到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残疾人圆梦中心工作之前,她还刚刚经历了与前夫漫长的离婚官司。

一年多来,她一直记着“2017年5月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这天她来到这个大家庭,“那个一直笑眯眯的周书记每次来都要关照我,有什么困难跟他讲,工友们知道我手脚慢,就让我做前面简单的工序,最后一道他们帮我做掉。”讲到这些,李香英直掉眼泪。因为加工的端子板每个也就挣几分钱,为了帮李香英降低加工难度,周纪龙和工作室负责人郦金花几乎要多花一倍的时间来重新安排工序和计算她的工资,“她的速度大概只有一般工友的1/4,但是大家都体谅。”郦金花说。曾经一无所有的李香英有了新“娘家”。周纪龙还积极奔走,联系市区两级残联争取1.5万元,为李香英暂居处进行了卫生间的无障碍改造。李香英说:“感谢老周书记,感谢工作室和家人们,我生活得很好。”

为了让工作室成员工作有劲、生活更好,周纪龙积极推动圆梦工作室实行四个统一:统一联系加工业务,统一进行物流配送交付,统一安排生产计划,统一进行工资结算,实行一条龙服务。同时,常州市新北区对18个圆梦工作室的中心用房全面保障,硬件配套、水电等全部免费提供,每年还投入200多万元为残疾人、为员工提供10元标准的免费午餐,为他们买了各种保险,并对圆梦工作室进行无障碍通行改造,加装电梯。企业支付的加工费根据个人业绩全部分配给残疾员工,工作室不留存一分钱。

周纪龙在10余年的助残工作中,除了在圆梦工作室招收300多个残疾人就业以外,还先后向有关企业推荐了53个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通过这种输血型的帮扶,极大地改善了这些残疾人家庭的经济生活条件,更提振了他们的生活信心和质量。

为了增强身体机能,周纪龙还在工作室里配置了一整套残疾人康复训练设备,让他们在工作之余,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进行康复训练。此外,还广泛开展“每周评比一次谁最棒”“两个蛋糕过生日”(一个在单位集体分享,另一个和家人庆祝)、定期组织采摘和文体活动……在圆梦工作室,“大拇指轻轻弯曲两下”是感谢之意,成员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发自内心的感谢和坚强,他们的笑脸,正折射出“温暖之家”的氛围。

2018年初,江苏省残联在全省推广常州新北区“圆梦工作室”助残模式,要求各地学习经验,为更多的残疾人创造劳动就业的机会。

一路走来,周纪龙先后获得“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中国好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24年12月,周纪龙被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他说:“年龄只是数字,奉献从未设限。未来,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继续在志愿服务领域发光发热,带动更多老同志参与,为党和国家事业汇聚银发力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林元沁通讯员周红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