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七
在《还珠格格》后记中,琼瑶自述:
“‘还珠格格’这个故事的灵感,来自于北京的地名‘公主坟’。我到过北京很多次,对北京的地名和巷名都很感兴趣,因为它很写实。例如帽儿胡同像帽子,狗尾巴胡同像狗尾。看到名字就可以想象它的地形。可是,北京有个地区名叫‘公主坟’就非常奇怪了。”
北京的帽儿胡同不是因地形得名,公主坟的地名也不奇怪。清代公主多下葬北京,公主坟不止一处,琼瑶所述的是今新兴桥的公主坟,公主是谁的传说不少,更广的一说是这里下葬的是被孝庄皇太后认为义女的孔四贞。
桂林伏波山有胜迹还珠洞,洞前有一公主钟亭,亭内存放“公主钟”,此公主指的正是孔四贞。现在的公主钟亭上有对联:“还珠洞立钟引来屏幕燕舞琼歌;公主坟遗案透出清宫秘闻韵事。”
桂林甲天下的不止山水,还有石刻,如清代叶昌炽在《语石》中所言:“唐宋题名之渊薮,以桂林为甲。”由唐至清,伏波山摩崖石刻超百方,最珍贵的当属宋代米芾的还珠洞题记。有如此历史遗存,还珠洞大可不必以子虚乌有的“公主坟疑案”为卖点。
北京公主坟无疑案,和孔四贞也无关系。孔四贞一生坎坷,两次经历灭门之难。
历数清代公主,韵事少见,倒常见后事凄凉。
《道光帝行乐图》轴,绘道光皇帝与众皇子、公主在圆明园欢聚场景。
成了藩主的不二之选
孔四贞,不能等同视为一般清代公主。她是特例。
孔四贞生于清崇德七年(1642)。其父孔有德为清初四大藩王之一。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家是世交,曾是明朝总兵毛文龙的部将,后降清。清军正是靠三人平定了中南地区,孔有德又是三家之首。
顺治六年(1649),孔有德被封定南王,移藩属驻桂林。三年后,张献忠养子李定国归顺南明后,率大西军攻克桂林,孔有德夫妇无路可走,闭门自焚,全家被杀,只有10岁的孔四贞外逃获救。
顺治十年(1653),清军重新占有广西,决意将孔四贞接回北京。孔四贞扶梓归葬,抵京时“和硕亲王以下郊迎,三品以上诸官,除诸王外,皆留丧一宿”。(《清史列传》)又赐孔四贞白金万两,并赐郡主食俸。
“孔王坟”在北京阜成门外。1935年马芷庠编著的《北平旅行指南》载:“孔王坟在阜成门外里许,下关铁道北。有牌楼高丈余,峙立田庙间,石阶数阶,中建丰碑,北有享殿七楹,败瓦残垣,四壁颓然,此即清初煊赫一时之定南武壮忠烈王之园寝也……每岁清帝必亲祭,行一拜礼。”
清廷厚待孔四贞,是为笼络孔有德旧部。南方尚未平复,而孔氏一军,有家兵性质,“惟知为孔氏家将”,孔四贞成孔家“藩主”不二之选。
孔四贞被顺治母亲、孝庄皇太后收为养女。顺治十三年(1656),孔四贞十四岁,孝庄皇太后有意立她为皇妃。孔四贞小顺治帝三岁,年龄上是相当的。
不成想,半道杀出个董鄂妃。
再次遭受灭门之祸
六月礼部奏报册立皇妃仪式时,顺治下诏说:“奉圣母皇太后谕,定南武壮王女孔氏,忠勋嫡裔,淑顺端庄,堪翊壸范,宜立为东宫皇妃,尔部即照例备办仪物,候旨行册封礼。”
到了八月,顺治帝突然变卦,下旨立董鄂氏为贤妃。
一说因“四贞自陈有夫”,定了娃娃亲,早许配给孔有德部下孙龙之子孙延龄。但册妃乃皇宫之大事,必是调查严谨,应不会出现此等偏差。
写了《圆圆曲》的清代诗人吴伟业,自然没放过此事,写诗暗讽:“聘就蛾眉未入宫,待年长罢主恩空。旌旗月落松楸冷,身在昭陵宿卫中。”
顺治十五年(1658),孔四贞与孙延龄完婚,并赐第东华门外。当时广西藩府空虚,“乃封四贞为和硕格格,掌定南王事,遥制广西军。”孔四贞遥领一藩,风光一时。
孔四贞有才干,颇为轻视孙延龄。吴伟业又有诗来嘲:“新来夫婿奏兼官,下直更衣礼数宽。昨日校旗初下令,笑君不敢举头看。”
康熙五年(1666),孔四贞举家移驻桂林。此时清廷已隐有削藩之意,明确规定孔四贞封为和硕格格的事,“下不为例”。清廷此后屡屡离间孔四贞夫妇二人关系。
康熙十二年(1672)吴三桂反。孙延龄决意谋反,而孔四贞感念清廷厚遇,每每劝说延龄反正。五年后,面对首鼠两端的孙延龄,吴三桂派其侄吴世琮驻军桂林城外,袭杀孙延龄父子。孔四贞被拘往云南,因幼时曾为吴三桂养女,得以幸免。
直至清军最后攻克昆明,扫平三藩,孔四贞才回到京城。
公主、格格都有品级
清朝撤定南藩属,孔四贞再无利用价值,荣宠尽失,卒年不详。
今海淀区新兴桥公主坟,更准确地说,应称为羊坊店公主坟,埋葬的不是孔四贞,但确实是货真价实的公主,还不是一位。
在1965年修建地铁一号线时,文物部门即对公主坟进行了考古挖掘,公主之谜已揭晓。两位公主墓地,东边葬的是庄敬和硕公主,西边葬的是庄静固伦公主,分别为嘉庆皇帝第三女、第四女。
自战国开始,帝王之女均称公主,汉代又规定,皇帝的姊妹称为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以后历代相沿。
在后金初期,满族大汗、贝勒的女儿均称“格格”,并无定制。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建“五宫”,确立宫闱制度,公主之称正式出现。
按清制,皇后之女封为固伦公主,嫔妃之女封为和硕公主。如庄敬和硕公主是和裕皇贵妃刘氏生,庄静固伦公主是孝淑睿皇后生。“固伦”满语为“天下”和“国”之意;“和硕”满语为“一方”之意。
也有例外,如乾隆的第十女和孝公主,咸丰的独生女荣安公主和宫中抚养恭亲王奕訢的长女荣寿公主等,都不是中宫皇后所生,实际上都被封为固伦公主了。
清代亲王以下诸女,均封为格格。格格品级分五等: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严格地说,孔四贞不算是公主。
乾隆之前,公主的封号加在和硕或固伦与公主之间,如康熙第三女封和硕荣宪公主。自嘉庆朝开始,公主的封号改冠于前。道光二十四年(1844)谕旨:“不得以固伦等字样写在封号之前。”
只有封号没有名字
清代共有95位公主(数字统计不一)。37位公主早夭,58位公主活到成婚年龄并下嫁。
清代公主平均下嫁年龄为16岁。出嫁年龄最小的,是努尔哈赤的长女,10岁。最大的是努尔哈赤的二女,30岁。
公主受册封的时间,一般在指婚后,先请旨钦定公主的品级,下嫁之后再举行册封仪式。最早册封公主的册,是纸质的,顺治十一年(1654)改为金册,咸丰六年(1856),因财政困难,黄金奇缺,改用银质镀金,直至清末。
清代公主封号多以“孝”“和”“庄”“敬”等美德之字命名,没有琼瑶小说《梅花烙》“兰馨公主”那样的命名。清代没有一位皇女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只有她们的排行和在指婚前后所给予的封号可考。
清代公主的婚姻基本上都是政治婚姻,数量最多的就是满蒙联姻。庄静固伦公主和庄敬和硕公主也都是下嫁于蒙古郡王。
努尔哈赤有著名的八角殿训言,训诫诸公主:“汝曹当敬谨柔顺,苟凌侮其夫,恣为骄纵,恶莫大焉!法不容汝。”之后反复出现在各类清代文献中。
自乾隆朝开始,公主婚后均居住在北京,目的不是让公主成婚后融入额驸家族,而是将额驸吸纳为皇室成员。据《北京清代公主府建筑规制与特征研究》,北京清代20座的公主府中有11座固伦公主府,9座和硕公主府,迄今为止仅存7座。第一座公主府为顺治十年(1653)的和硕恪纯公主府。庄敬和硕公主府在圆明园内,庄静固伦公主府在西城区新街口,也就是现在积水潭医院的位置。
繁华过后是凄凉
庄敬和硕公主无后,收僧格林沁为嗣。其公主府是清代唯一建于城郊的公主府,而僧格林沁王府后搬至炒豆胡同。
清代的等级制度严格,下嫁的公主死后,不能葬入皇陵。清早期死亡的公主,葬于外藩“额驸”所在封址,自雍正皇帝之后,下嫁蒙古各部的公主,均葬在京城附近,再无葬于部落所在地者。因此北京留有许多称“公主坟”的地名。
据《清代皇族女性墓葬研究》,北京地区的清代公主、格格园寝集中营建于今天的朝阳、西城、海淀、门头沟、丰台、昌平等六区,约有26座。
和孔四贞同时,康熙年间为巩固三藩,和硕柔嘉公主嫁于靖南王耿精忠的弟弟耿聚忠,公主陵寝在今门头沟区;和硕恪纯长公主嫁于吴三桂之子吴应熊,陵寝在朝阳区;和硕和顺公主嫁于平南王尚之隆,陵寝在丰台区。对比可见,回到北京的孔四贞即不知所终,显然已不被当做公主、格格看待。
荣安固伦公主为清代最后一个皇女,是咸丰的女儿。婚后仅一年即薨逝,园寝在清河八家村,于光绪三年(1877)下葬。
新兴桥公主坟,原来的地名并不叫公主坟。据庄静固伦公主一族的后人林勤撰文回忆,起初此处叫王佐村,清末改名为苑家村。“日伪时期(1937),看坟人勾结日寇和保安队,曾用三个昼夜的时间,在公主坟四周架起机枪,公开盗墓,把两座坟墓里的珍宝盗窃一空。事后我找人将两公主的遗骸重新装殓后埋好。”
繁华过后的凄凉,总令人唏嘘。已故北京文史学者冯其利曾走访考察北京多处公主坟的多舛命运,散见于《燕都说故》一书中,下面引述几处。
不是被盗就是被败光
太阳宫公主坟。在东直门外,公主是顺治第二女,封和硕恭悫(què)长公主。“由于公主的一位后裔当了喇嘛,每到清明节都是他来祭扫,以至于当地人把公主坟称为喇嘛坟。公主坟原占地一顷数十亩,依次建有宫门、享殿等建筑。但在清末民初,伴随着公主后裔的困窘,公主坟的砖瓦石片、松柏树和周围余地都被卖掉了。”
东坝公主坟。今朝阳区东坝北京第十六中学西侧。葬乾隆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故老相传,公主坟是大学士刘墉监修的,他还在岳家沟道东与瓦房刘家认过本家……日伪时期,地方上谁也惹不起的聂洪儒率众将公主坟盗发。”
关西庄公主坟。在今朝阳区洼里乡,葬清高宗乾隆第九女和硕和恪公主,嫁与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名臣兆惠之子札兰泰。公主坟在兆惠墓东北250米处,当地把兆惠墓也统称为九公主坟。“辛亥革命后,北京城里前井胡同德公府有兄弟四人还到公主坟住过一段时间。尔后把松柏树和砖瓦石片和可耕地陆续卖掉。公主坟仅有颓瓦残垣和宝顶残存。1937年冀东保安队退至北郊,盗坟掘墓,公主坟也未幸免。”
大程(陈)各庄公主坟。在今朝阳区将台乡,葬乾隆第七女固伦和静公主,俗称那(王府)公主坟。“1937年,公主坟的松柏树与安外六公主坟的松柏树一起被砍伐,是为了偿还西什库教堂神甫包士杰的债务。之后,公主坟屡屡被盗。1944年,那王六太太汪氏主持,卖掉了公主坟的砖瓦石片,仅公主坟和那王坟宝顶残存。”
可用吴伟业的诗来总结:“满目云山入旧图,只今无地安茅屋。谁将妙迹享千金,后人馁死空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