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读本《儒家思想》:西方学者眼中的孔子和儒家思想|新书

新黄河 2025-01-08 15:52:01

要了解中国,首先要了解儒家思想。孔子的学说最早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后来主导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伦理。在近日由译林出版社引进出版的牛津通识读本《儒家思想》中,作者丹尼尔·K.加德纳对儒家思想主要哲学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作了清晰扼要的梳理,展示了它们在两千六百年来,对国家治理、科举考试、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深远影响。全书聚焦于孔子的两个关键的哲学主题:如何成就君子,如何求得善治,借此探讨了儒家思想在后世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它们在社会生活中是如何实践的。

本书作者丹尼尔·K.加德纳,系美国史密斯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前现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史。撰写大量关于中国儒家和新儒家传统的著作,包括《学做圣人:朱氏论语选集》(1990)、《朱熹读论语:正典、评注和儒家传统》(2003)和《“四书”:后期儒家传统的基本教义》(2007)。

南开大学哲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干春松认为,“与流行的儒学通识作品不同的是,本书特别设有儒学与女性的内容,既看到了传统中国社会中女性的从属地位,也肯定了女性对于教育子女、涵养个体的道德观念,以及促进家庭和谐的作用。”

在专门为该书写的序言中,干春松还写道:“作者对儒家的‘制度化’表现出足够的关注,此为本书十分明显的优点。首先,他重视科举制度对儒家的道德理想和实践在整个中国社会传播的意义,这种官员选拔制度并非单纯地建构了社会流动的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内容,促成了道德观念的普及和国家共同价值的建立。”

在西方影响巨大的列文森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一书曾经判定,儒家已经是“化石”,只具备怀念功能,而难以在未来的中国发展中产生作用。干春松表示,针对中西流行的此类说法,现代新儒学不断在为儒家的现代意义进行辩护。“现代新儒家尤其强调了儒家与民主、科学之间的兼容性,以回应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试图让儒家为近代中国的落后承担责任的做法。但本书作者的敏锐之处,在于他对21世纪以来儒学在中国大陆民间社会兴起的关注。虽然从今天的状况看,于丹及其《〈论语〉心得》已经成为过眼烟云,但由她通过电视媒体所引发的人们对于这本古老的儒家著作的兴趣,依然是本世纪以来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儒学的复兴,夹杂着经济崛起之后的民族主义的心理需求,也有普通民众寻求精神力量的原因,还有为维护国家统一寻求文化基础的因素,不一而足。如此多层面的混杂,可能难以为一个国外的学者充分体会,但他们已经不再将儒学视为博物馆的陈列物,而是看到了儒学对于中国社会建构和文化自觉的意义,这足以让人敬佩本书作者的视野之高远。”

记者:钱欢青编辑:徐敏校对:汤琪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