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水赛”泛滥人人有奖,“去水”关键在于破除背后的“生意经”

极目新闻 2025-01-08 17:18:22

“随手拍张照,参加就有奖”“春节前投稿就有奖……”寒假前夕,各大社交平台被各类大学生竞赛通知刷屏,这些竞赛不仅门槛低、获奖率高,而且往往宣称能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加分,不少大学生也信以为真,参加各种竞赛,试图借此获得拿奖学金、保研的“保送通道”。

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充斥着以低门槛、高获奖率为噱头的一批含金量低、组织松散的竞赛,这类竞赛被称作“水赛”。“水赛”已经衍生出“竞赛生意”,机构通过收取报名费、证书费、冠名费等,获取不菲利益,也助长了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功利心。(据1月8日潮新闻)

这些“水赛”有多么离谱呢?有大学生受访时表示,很多机构都会邀请大学生参赛,还特地整理出中奖率高的“力推竞赛”,有的竞赛只要交钱参加就有奖,还说可以加综测分,有奖金,有国家级证书。据调查,有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所有参赛者都能得奖,对参赛者资格、参赛作品规格等根本没有具体要求,也不会对参赛作品进行审核,弄虚作假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讽刺和揭露这些水赛,有艺术院校的学生还专门组织了一场“水赛杯国际当代艺术大奖赛”,从宣传海报设计到比赛流程都效仿这些“水赛”的套路,当然,评委都是假的,赛事也是假的,然而,如此虚假的赛事,竟然还吸引来了真的赞助商,至此这项行为艺术可谓效果拉满了!

更为严重的是,“水赛”泛滥已经对大学生的心态产生了不良影响。不少大学生为了获得证书和加分,美化自己的简历,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种无意义的“水赛”,这不仅浪费了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也在无形中滋长了功利心和浮躁情绪。一些大学生甚至为了获更多的奖不顾原则,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对于个人而言,思想道德一旦滑坡,有再多虚名加身都没用,对于高校而言,这种“利字当头”的心态也会对学术风气造成污染。

“水赛”之所以泛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一些机构看准了大学生对综合素质测评加分的渴望,对于各类竞赛证书的需求,便纷纷组织起这种门槛低、易获奖、几乎毫无意义的竞赛,吸引学生参与,并从中牟利,而这门生意能够运作得风生水起,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么“水”的竞赛,其颁发的证书竟然在部分高校还真的能有用,真能帮学生在评奖评优、保研等方面“加分”,这无疑是助推了“水赛”泛滥,践踏了学术诚信,也让本应严谨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变得功利化、形式化。

因此,要挤出这些“水赛”的水分,就必须先挤出综测加分、保研留学、奖学金评定等考核机制中的“水分”,从根本上破除这本念歪了的“生意经”。首先,高校应该加强对各类竞赛的审核和管理,建立竞赛白名单制度,明确哪些竞赛是正规且有含金量的,哪些竞赛是圈钱的“水赛”。对于“水赛”,高校应该坚决不予认可,并取消其在各类评比中的加分资格。同时,高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竞争理念和学术诚信意识,让他们明白,真正的成就来自扎实的努力和积累,而不是一些靠走捷径得来的“证书”,鼓励他们参与那些具有挑战性和学术价值的比赛,而非盲目追求奖项数量。

其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各类竞赛活动的审查力度,建立透明公开的评审标准和监督机制,确保每一场竞赛都能够公平公正地进行。对于那些组织松散、缺乏公正性的竞赛,应该及时予以取缔或整改。将那些存在严重问题的竞赛机构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形成警示,以儆效尤。

媒体也可进一步加强对“水赛”的曝光和批评力度,提高学生和家长对“水赛”的警惕性,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竞赛奖项,认识到竞赛的目的是提升自我、学习新知、锻炼能力,奖项只是一种认可,而不是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只有从根本上让组织“水赛”者无利可图,才能遏制“水赛”的泛滥势头,维护学术诚信和竞赛的公平性和公益性,让大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真正受益。

0 阅读:8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