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学者王圻故里展陈馆焕新开馆,一字一句承载历史脉络

上观新闻 2025-01-09 08:14:31

闵行区华漕镇苏州河一带曾有十里梅花源,为明代著名文献学家、历史学家和藏书家王圻回乡种植。近日,这一带又传出新故事:《梅源记贤:王圻传》《王圻全集·王侍御类稿》新书发布,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本有关王圻的传记。

“核心展区王圻的书房,呈现出其著作对‘天地人’宇宙的了解,兼顾了知识性、观赏性和话题性。”走进焕新开馆的王圻故里展陈馆,就像重新阅读他的一生。坐在王圻的书桌前,体验“头顶日月星、脚踏九州土、眼盛千万相”,他所编写的《三才图会》中描绘的宫室、器用、衣服、仪制、文史等内容,串联起生活中的不同场景,呈现动画版“典籍里的生活”。

首部有关王圻传记

本次新出版的《梅源记贤:王圻传》全面呈现王圻的生活环境、活动轨迹、交游情况、著述成就和思想内涵,力求还原王圻以一身正气出入风云官场,到梅花源畔笔耕不辍的起伏生涯,为大众全景式勾勒明代上海地区的传统文脉、江南风情和海派特色。

“王圻留下的大量有价值的文化著作与文化遗产值得今人去挖掘整理、广泛宣传。”上海书店出版社社长孙瑜介绍,2021年,在闵行区政协和闵行区委宣传部指导支持下,华漕镇与上海书店出版社签约合作,启动超千万字的《王圻全集》古籍整理出版项目,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为王圻的著作进行整理、点校。“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着求真求全的原则,尽可能地将目前能够搜集到的王圻论著,用规范的古籍整理方法,予以校勘、标点,出版规模最大、收录最齐、整理校点最精的《王圻全集》,逐步还原一代鸿儒的学术成就和生平故事。”

《王侍御类稿》是“王圻全集”十种中的一种,全书共十六卷,现以该书万历四十八年(1620)的版本为底本进行点校,以希对研究王圻的生平交游、学术思想、明代典章和上海风俗文化产生积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2023年8月,闵行区政协与上海市社联主办“苏州河第一村和王圻”亮吧雅集,众多专家畅谈王圻生平和思想文化的发掘传承,开启了探索王圻之旅。闵行区政协主席祝学军表示,“优秀历史人物的IP大有可为,闵行本地历史文化根源不断被寻根探寻,优秀文化资源不断被挖掘整理,闵行历史名片不断被焕新擦亮。唯有文化自信,我们的创造力才能竞相迸发,延续历史文脉,谱写美好未来。”

新空间融通古今表达

王圻故里展陈馆分为事功、治学、归根三部分,全面展示王圻一生及其所处时代风云变幻的政治格局、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以及中国传统的文人精神。

怎样将这位明朝的学者、文人的人生故事,与今人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修身处世的道德理念融通起来?华漕镇与上海书店出版社《王圻全集》项目组共同挖掘鲜活故事,共写展馆内“立体的书”。

比如事功中一处细节,讲述研习《礼经》种下的因子——王圻七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大戴礼记》,父亲亲自课读,为王圻以后以《礼经》中举,并研习礼学、著书立说,打下了基础。王圻日后关注典章制度,强调移风易俗,这也决定了王圻一生的治学宗旨与人生理想。

华漕镇党委委员李晴介绍,在宣传和布展中,注重挖掘王圻文化资源的现实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如其“为官从政”期间抗争官场腐败、保护乡民利益、减轻百姓赋税和大力兴学重才的经验做法,为如今党风廉政教育提供了非常积极的借鉴案例。其“归隐返乡”后仍致力于造福一方,筑梅花源盛景,修《东吴水利考》为明清时期水利著作翘楚,为今人如何热爱与建设故土提供榜样。其“教养后代”良好的家风家教、子孙大学问家频出,其教育理念对当前的家庭教育也具有借鉴价值。

丰富王圻IP内容内涵,各方也正不断努力。闵行区与多方合作,先后举办《王圻传》《王圻全集》新书发布会、《史学大家王圻与隐逸士人陈继儒》文汇讲堂等主题活动,王圻IP内容不断充实完善,影响力不断扩大。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熊月之指出,王圻是历史赋予的宝贵财富,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打造成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王圻故里展陈馆

地址:闵行区华漕镇赵家村严家湾44号

试运行时间:周一到周五,8:30—11:00,13:30—16:00(节假日除外)参观免费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