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榜样”最佳男配角董勇谈《繁花》拍摄:我很享受这份漫长,王家卫释放了我心底的愿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1-09 10:13:54

《繁花》开播一周年,余热仍在。1月7日,演员董勇凭借在《繁花》中的精彩表现,荣获“影视榜样·2024年度总评榜”最佳男配角。不论是视觉效果还是特色鲜明的人物塑造,《繁花》都为国剧树立了一个标杆,这部剧的拍摄周期长达三年,但董勇表示自己“很享受这份漫长”,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打破“框架”酣畅表达的舞台。

谈《繁花》:

演员与导演的互相成就

时隔一年回望播出盛况,董勇认为《繁花》的成功首先在于真实还原了年代故事:“那个年代离现在有点久远,无论是大环境的事件,还是小人物的脉络,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了解,对他们来说很新鲜。更重要的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有自己的回忆,而《繁花》与一代人的记忆是1:1还原的。”

“《繁花》真正实现了内容与美学的引领。”谈到作品引发的轰动效应,董勇认为这是导演王家卫坚守“内容为王、美学至上”的结果:“我们拍了三年,导演用了十年的时间。每个参与演出的演员,王家卫都至少看过他(她)两部以上的个人作品。”

不过,直到现在董勇也不明白,王家卫是怎么从“彭德怀”这个角色(2016年董勇主演的电视剧《彭德怀元帅》)中看出,他可以演《繁花》中的浙商小老板“范总”。“那是一个非常沉稳,或者说很正的一个角色。”此前董勇塑造的角色,多是军人和警察,大多数导演也会依从惯性,在遇到同类型的角色时找到他,而王家卫的大胆“出新”让人意外。更让董勇没想到的是,知命之年与《繁花》相遇,王家卫发掘了他在荧幕上的另一面。

寥寥几页台词,不确定的场次与戏份,对董勇而言,拍《繁花》是一次独特的创作经历。“拍摄过程中,我经常问导演接下来人物的走向,他就让我猜。”董勇说,很多演员都会提及王导的“随性”,其实王家卫的创作习惯就是在现场不断构思人物和故事的走向,这恰恰给了演员发挥空间,“范总”的戏份就是在拍摄过程中“越演越多”,角色也越来越立体。在董勇的观念中,导演是演员的一面镜子——给演员机会去展现自己,最后如何呈现由导演定夺,有了导演这面镜子,就能反映出演员的一切,包括表演上的对与错。

《繁花》播出后,董勇才发现“范总”是一个有点黑色幽默的喜剧人物,他的口音、做派、唱《安妮》时的状态剪辑在一起,就是一个精明市侩却又侠骨柔肠的商人形象。此前一直塑造硬汉角色的董勇,突然蜕变成《繁花》中的“喜感担当”,让观众倍感新鲜和惊喜。很难说,是王家卫先写了范总,还是董勇先塑造了范总。

“我在生活中也不是特严肃的人,一直以来就希望演这样一个角色,但没有导演敢试,没有导演敢让我自己去发挥。”董勇说,王家卫给了他这样一个平台,释放了他心底的一个愿望。

谈“范总”:

演艺生涯中的里程碑角色

《繁花》“十年磨一剑”,如今的影视创作中,这份“慢”颇为难得。董勇说,《繁花》的“慢”让他可以不断去尝试,“我可以想到各种方式方法来演绎范总,甚至于在别人眼里可能是不靠谱的、像滑稽戏一样的表演方式,这种尝试对我来说是一次特别好的体验。”

漫长的创作过程,也是让董勇减少遗憾的过程:“《繁花》的创作周期数倍于其他剧集,但我很享受这个漫长,它可以尽量减少你的遗憾。”董勇认为,很多“遗憾”就是因为太着急了,没有机会去准备和补救,“然后我们就用一句很美好的词汇,婉转地说这是‘遗憾的艺术’。”

董勇透露,在《繁花》片场,包括他在内的很多演员拍完自己的戏份都不太想离开,而是看看还有没有多拍一些戏的机会。片场经常出现的一幕是,王家卫导演一转头“哎,刚好你没走,那来再拍一段”,然后大家的戏又自然而然地续上了。成为“范总BGM”的那首《安妮》就是现场的神来之笔:“在塑造人物和拍这场戏之前,我都没想过要这样去表达,这首歌是我一下子释放出来的状态,也突破了我以往的情绪表达。”

在董勇眼中,“范总”这个浙商小人物,是自己演艺生涯中里程碑式的角色,《繁花》的拍摄也是他突破自我的过程,“我是学京剧的,不是专业演员,这么多年来就是一部戏接着一部戏,靠一次次的历练来积累表演经验,而《繁花》给了我一个特别大的突破。”大胆尝试、精益求精的创作过程让董勇意识到,在角色塑造上要敢于探索,不断打破原有框架。

“工作在我生活中是第一位的,工作是我的全部。”谈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董勇毫不犹豫地表示,在他的世界里,其他事情都要排在工作之后。在董勇看来,热爱影视行业的从业者加上“内容为王”的创作环境,才能产出真正有价值、同时也能留在观众心中的影视佳作。

拍《繁花》,董勇更深刻地体会到一个演员的“幸福感”,展望未来,他说自己会继续保持对演员职业的敬畏之心,不断投入创作潜心塑造角色,期待每年都能拍上一两个让自己心仪的角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