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下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北京航天城举行神舟十八号乘组与记者见面会。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返回60余天后,“80后”乘组首次与媒体和公众正式见面。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2024年11月4日,在轨驻留192天后,神舟十八号乘组返回东风着陆场,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在轨最长时间纪录。
两度飞天、在轨飞行总时长达到375天的指令长叶光富,也刷新了单人纪录,是目前我国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也是首位在轨飞行时长超过一年的航天员。作为指令长,叶光富带领两位第三批的年轻同志执行任务。在任务数量、复杂程度、操作难度明显提升的挑战下,整个乘组安全顺利高效地完成为期半年多的各项在轨任务。
回顾太空生活,叶光富用“三个变化”总结重返太空家园的感受:“从探访到‘回家’,感觉更温馨,内心更踏实;从一舱到三舱,环境更舒适,任务更复杂;从03到指令长,角色有转变,责任更艰巨。”
“任务前,我对此次太空之旅充满了期待,期待着从队友手中接过接力棒,期待着精准操作好每一项任务,期待着为建设中国空间站贡献自己的力量。”执行首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李聪难掩心中激动,“这次太空出差,我实现了自己的首次太空漫步,也按计划完成了各项任务。”
载人航天是一场接力赛。“正是一次次任务的经验积累,一次次新鲜血液的注入,使伟大事业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谈起两次“太空会师”,李聪深有感触,“与神舟十七号乘组会师,是接过神舟家族太空‘接力棒’,更多的感受是如何跑好这一棒,是责任和期待;与神舟十九号乘组会师,是准备交出‘接力棒’,更多的感受是如何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太空生活,更快进入工作状态,是期望和不舍。”
本次任务期间,神舟十八号乘组开展了数十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进行了2次航天员出舱活动和支持开展了数次货物出舱。航天员李广苏也是首次进入太空。当被问及怎样把艰巨繁重的各项任务做到如此顺利圆满时,李广苏的回答是:“乘组一心、天地一心。”
“我们参与了空间站三舱所有机柜的数十项空间科学实(试)验,这些实验涉及流体物理、燃烧物理、生命科学、航天医学、材料学、新技术等方面,都很有意思。”李广苏说,“通过这些项目,获取了很多有价值的空间科学研究数据,我们也很有成就感。”
据介绍,神舟十八号乘组返回后相继完成隔离恢复、疗养恢复阶段各项工作,已全面转入恢复观察阶段。目前,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科研保障团队的精心守护和照料下,神舟十八号乘组身心状态良好,各项医学检查结果正常,肌肉力量、耐力和运动心肺功能基本恢复到飞行前水平。在完成恢复期各项工作、进行恢复健康评估总结后,3名航天员将转入正常训练工作。
“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神十八乘组表示,能够为国出征,倍感荣幸和自豪,期待早日重返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