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正在召开的闵行区七届人大六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随着“大零号湾”建设提速升级,该区域基本完成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建重组,累计建成11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科技成果数量在全市占比26.5%。
一系列数据表明,闵行正加快集聚各种科技创新要素,地区发展动能稳步增强。
根据新出炉的闵行区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闵行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0%左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5.8件;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1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668家,数量均居全市前列。
2025年,闵行区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10%左右。
报告指出,2024年,闵行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3200亿元左右,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6.7亿元、增长3.1%。2025年,闵行区计划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同时,发展活力加快释放。2024年,闵行区预计实到外资13.3亿美元,增幅高于全市约20个百分点。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家、外资研发中心14家,累计分别达到71家、100家。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380亿元,其中出口增长17%。
发展质效也在不断提升。2024年,闵行区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96亿元,可比增长3.5%,在全市8个工业大区中位列第二,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2024年,闵行区制定实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政策,完成生物医药产值300亿元,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等产业产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先进能源装备及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纳入全市首批“市区协同”千亿级主导产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零号湾”建设成效显著。2024年,闵行区配合市政府发布“大零号湾”建设20条政策措施,设立50亿元市级专项资金。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闵行基地、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等策源平台启动运营。推动上海交大集成电路学院、香港大学上海智能计算研究院成立,全国首个智能机器人中试验证平台启动建设。“大零号湾”科创金融联盟集聚基金规模超3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70亿元。
2025年,闵行区将进一步做强“大零号湾”创新策源功能。
比如,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带动性研究布局,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速培育具有颠覆性技术潜力的项目。
同时,“大零号湾”将加快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支持科研项目向基础研究倾斜。加快建好用好临港实验室成果转化中心、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闵行基地等高能级策源平台,积极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平台设施建设。
另外,“大零号湾”将积极推进共性技术平台、概念验证中心、中试验证平台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推动科技创新加速形成现实生产力。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前瞻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功能型平台牵头重大科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