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北京法院“数智北法”智能应用平台建设完成,人工智能辅助办案,助力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1月9日,北京高院召开新年首场新闻通报会,着重介绍了该平台的应用情况。
《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明确提出“完善数字法院建设体系”的改革任务。作为首都法院,北京法院智能审判建设起步早,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应用走在全国前列。2024年,北京高院依托北京科委的“北法数智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大力推进面向司法审判和监督的检索推理生成大模型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取得了“1平台3应用”智能辅助办案的阶段性成果,最终将形成以“1+X”为总框架的“数智北法”智能应用平台。
北京高院副院长孙玲玲介绍,“数智北法”智能应用平台现阶段已实现12368智能机器人、智能审判辅助决策、智能审判管理三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聚焦提高审判效率、提升办案质量、强化审判监督管理,力求将法官从重复性、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更多放在案情研判、规则适用等专业性工作中,最终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司法服务。
“您好,我是案件查询专职座席,很高兴为您服务,请按键输入当事人18位身份证号。”“请再提供一下案号”“您的案件已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受理,在2024年10月28日完成立案。请问您还需要了解案件什么信息或者还需要其他什么服务?”......北京高院申诉审查庭庭长、信息技术处处长邓颖现场演示了“数智北法”平台现阶段三项应用的使用情况。12368智能机器人面向当事人提供司法问答服务,答复准确又亲切,上线两个多月来,已作出联系法官智能应答45249次,案件查询智能应答34265次,诉讼咨询智能应答11779次,进一步助推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大模型智能审判监督”应用通过大数据自动甄别异常线索,提示审判程序是否合规、法律适用是否恰当等风险隐患,全方位保障司法公正;“大模型智能辅助决策”应用能够围绕案情分析、类案检索推荐、文书生成三方面,帮助法官在疑难复杂的证据材料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精准定位法律法规、高效推动文书智能生成,通过科技赋能助力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
通报会上,北京高院副院长、新闻发言人安凤德回顾了北京法院过去推出的9项便民举措:北京法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2024年接听来电236.37万个,切实解决“联系法官难”问题;推出小额诉讼程序,将案件受理费降至每件10元,调解或撤诉的不收费;开通涉民生案件执行绿色通道,全力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兑现权益等等。安凤德表示,北京法院将持续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创新司法便民之举,提升诉讼服务水平,以法院工作的现代化积极回应人民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