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桥,将越变越美,“花园桥区”也将成为城市的“金角银边”。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今年北京将对燕莎桥、北苑高架桥等17座重点桥系的桥下空间进行环境提升,对涉及城市道路、公路、轨道交通的234座桥系开展环境整治,提高桥下空间利用率、改善首都人居环境、丰富完善城市功能。
点位1:东城区小街桥
桥下空间织补停车缺口
1月9日下午,北二环车流繁忙,站在东直门北小街北口望向小街桥,桥下原本密密匝匝的白色护栏已被错落有致的花箱替代,通透的视野能够一眼望见北护城河。走入桥下,眼前是新铺的地面、宽敞的停车空间和鲜明的慢行标识。目前,这处桥下空间提升工程已完工,停车位增至109个。
“小街桥周边不仅有大单位,还有居住区,停车需求旺盛。”东城区城管委市政科科长张庆山介绍,在提升工程中,挪走了过去的桥下停车管理用房,将桥下被分割的四块区域整合为东西两场,并将社会车辆掉头区域外移,进一步增加了停放空间。同时,开展了停车场智慧化改造,完善照明、监控和消防设施,实现无感支付,并设置无障碍车位。记者探访时看到,这处停车场实现了无人化管理,车主扫码缴费,如有需求可拨打应急值守人员电话。
开辟桥下停车场,是近年来北京桥下空间利用最常见的做法。通过加强静态停车保障,盘活存量、适度增量,实现停车场公共属性和智慧化管理,以缓解停车难问题。
点位2:大郊亭桥
提升通行效率兼顾居民需求
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桥下空间整治提升的原则是:民生为先,优化交通供给;服务保障,助力城市运行;环境融合,美化桥下空间。通过“分类优化、分级实施”,“一桥一策”开展桥下空间整治提升。
在桥下空间改造提升中,首要考虑因素是服务桥下东南西北各方向交通的联通,通过优化桥区交通组织,提升通行效率,改善出行环境。如位于东四环与广渠快速路交会处的大郊亭桥区,利用桥下空间增设左转和掉头车道,增加约15辆小汽车排队空间,减少对直行车辆的影响,提升路口通行能力,缓解进京方向大郊亭桥下路口交通拥堵。
对于部分中心城区、重点地区的桥下空间,还要有序疏解桥下的城市公共服务保障功能,缓解中心城区拥堵,同时兼顾居民的实际活动需求。如西苑北桥桥下空间整治提升中,海淀区在完成桥下房屋、护栏拆除,疏解腾退保障站点的基础上,考虑到西苑北桥地处圆明园景区周边,非机动车临时停放需求大、高峰期客流聚集等情况,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约150个,缓解停车矛盾;同步提供约350平方米场地,满足景区游客休憩、集散需求。
点位3:木樨地桥
见缝插绿打造“花园桥区”
从一片灰,到生机盎然,桥下空间也在悄然变美。结合北京“花园城市”建设,交通部门充分利用桥下空间,实施见缝插绿、立体绿化,提升景观环境“颜值”,塑造沿路风景线。
如在木樨地桥环境整治提升中,结合长安街沿线景观需求,通过实施桥上悬挂花箱、桥下绿化种植等工程,累计绿化面积8800平方米,其中新增绿化6500平方米,改造提升2300平方米,形成了桥上花团锦簇、桥下绿草如茵的立体画卷。
燕莎桥等17座桥系将重点提升
近年来,市交通部门统筹市规委、市城管委、市园林绿化局、各区政府等多部门联合部署、综合施策,持续开展桥下空间整治提升工作。2024年10月,北京印发《桥下空间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及配套文件,为桥下空间整治提升提供依据与支撑。
根据方案,市交通委将结合“花园城市”建设,规范空间使用,强化设施水平、强化管理考核,提升交通服务能力、提升城市保障能力,提升景观环境水平,打造畅安舒美的路域交通环境。同时,桥下空间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已纳入全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分级分类、分年度推进实施。
2024年,北京已先行开展交通、保障、景观等类别的桥下空间示范工程,涉及国贸桥、木樨地桥、联想桥等16座桥系,并对二环路、五环路附属33座桥系的桥下空间开展平整地面、拆除护栏、补齐安防设施、整理飞线等环境整治工作。
今年,北京将对燕莎桥、北苑高架桥等17座重点桥系的桥下空间进行提升,对涉及三环路、四环路、国省道、轨道交通的234座桥系,开展桥下空间环境整治。明年(2026年)还将对丰北桥、菜户营桥、积水潭桥等11座重点桥系的桥下空间进行提升,对快速联络线35座桥系的桥下空间开展环境整治,提高桥下空间的使用效率与社会效益,将桥下空间打造为“花园桥区”和城市“金角银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