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土璜村:这位女牛倌真“牛”!

多彩贵州网 2025-01-09 20:51:30

多彩贵州网讯1月5日,遵义市凤冈县王寨镇土璜村村民刘秀的养牛场,远远传来一阵悠长的牛叫声。

虽是周末,刘秀没闲着。戴好手套,拿着器具,她走进牛场,“这头牛的状态有点不对劲,得打个预防针。”

说着,刘秀麻利地调好针药,手起针落,快进快出,还没等牛反应过来就完成注射。“得随时观察它们的状态,千万不能养病了。”忙完这些,刘秀收拾好器具,又开始给牛儿们加饲料。

“你看,这3头小牛是前几天才出生的。这几天要多给母牛添加精饲料,保证出奶量,有利于小牛儿的生长。”刘秀一边巡视一边说:“我家主要以养能繁母牛为主。已有40多头能繁母牛,今年产了28头牛崽。目前牛场存栏73头,今年的收入能达到30万元。”

近年来,肉牛养殖在凤冈县渐成气候,也活泛了刘秀的心思。2017年刘秀返乡,加入养牛大军。

她一边通过网络学习、一边在实践中摸索,遇到困难向技术人员虚心请教,并积极参加县、镇举办的肉牛养殖专业培训,逐渐掌握了肉牛的繁育、饲养和疾病防治技术。

经过几年的不断摸索,有了养殖技术保障,刘秀通过家庭农场“自繁自养”模式从最初的1头牛发展到如今的70多头牛。

刘秀介绍,养牛场的草料是由当地回收的玉米、稻草秸秆和牧草加工制作而成,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牛粪则用来加工成粮食、牧草作物的肥料,有效解决了粪便污染问题,开辟出了一条“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种养循环产业链。

“通过自繁自养,发展适度规模的种养循环产业链,不但绿色环保,还能减少种粮种草中的肥料投入,减少养殖成本,大大降低了肉牛养殖的市场风险。”刘秀说,目前当地已有30多户通过种养循环模式发展肉牛养殖。

在王寨镇,像刘秀一样依靠发展牛产业过上“牛日子”,唱响乡村振兴新牧歌的养殖户还有不少,土璜村村民陈能刚就是其中一位。

“我以前在外面打工,知道刘秀在家里养牛效益不错的事情,也回来养牛。”陈能刚最初买了8头牛,有刘秀在技术方面的帮助,现在他家养牛存栏30多头,今年卖了10多头,收入12万元。

“能人示范、大户引领,让周边群众鼓足了养牛的信心。王寨镇已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发展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群众人均养牛收入稳步增长。”王寨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曾令波说。

截至目前,王寨镇共有肉牛专业养殖合作社2个,草料种植面积3000亩,年出草料13000吨,储存草料4000余吨,肉牛家庭农场54户,养殖户753户,年出栏2000头,存栏4500头,经济收入达2300余万元。(饶云邓邦英)

一审:余从源

二审:王信姚腾

三审:唐全寿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