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出台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婷婷通讯员王蓉丹
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和提升科学教育师资……1月8日,记者从佛山市教育局获悉,该局近期出台了《佛山市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旨在构建“大科学教育”“大实践教学”和“大装备应用”体系,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推进大城科教强师工程
2024年,佛山市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为促进佛山市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佛山市教育局正式出台了《佛山市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该《方案》指出,佛山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全市各中小学校科学教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形成课程体系、实践体系、评价体系三大体系纵向贯通,实现校家社、跨学科、政教产学研三方面横向协同的跨区域科学教育协作体系。从师资、环境、研究、课程、活动、评价、平台七大工程一体化推进,通过大城科教强师工程等“7大工程”和“22大行动”为突破赋能科学教育创新,加快构建一站式立体化的“大科学教育”“大实践教学”“大装备应用”体系的良好生态系统。
据《方案》显示,7大重点工程中,“大城科教强师工程”将通过加大具有理工科背景的科学类师资和科学类课程实验管理员的配备力度,力争5年内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大幅提高科学教师专职率和专业对口率;实施科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暨中小学实验教学应用提升计划,创建50个以上中小学科学教育名师工作室。而“大科学课程一体化改革工程”则要加速构建中小幼一体化“大科学”课程体系,整合科学教育课程资源,适当增加科学教育“探究课程群”及“跨学科课程群”在校本课程的比重,遴选500个主题探究式科学教学课例,跨学科学习原则上不应少于总课时的10%。
《方案》还指出,佛山要构建中小学科学教育协同创新平台,形成全学科、全学段、全链条的跨学科整合科学教育的动态生态系统,实现“学科教育科学化、科学教育融合化”;培育高中科技特色项目,打造一批科技特色高中,全市创建2个以上区域性科学教育实践共享中心,认定100家共享式体验型佛山市科学教育创新基地,全市每年立项科学教育专项课题不少于50项;每个示范学校均应根据实际需求至少建有一个专用于科学实验教学的空间,并配备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必要的耗材,并将科学普及活动渗透到家庭、全社会,在五年内创成100个具备科普、体验等功能的儿童友好空间,打造“家门口的科学教育阵地”。
“佛山经验”面向全国分享
近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科学与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STEM教育发展大会在厦门举行。在该大会首日举行的“科学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的探索与实践”主题交流环节上,佛山市教育局以《发展教育新质生产力,打造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佛山样本”》为题分享了佛山经验。
长期以来,佛山以教育创客(创客导师)培养计划、中小学实验教学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以及中小学科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进阶式提升为突破口大力加强科学教师培养;以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以及考点认定标准优化为手段完善科学教育评价机制;并以各类全省领先的科学教育和实验实践竞赛活动为动力激发师生创新创造、科学实践的活力,一系列动作推动科学教学创新成果的转化,拓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应用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