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杨睿
午后时光,漫步在新疆和田市团城的巷道,放眼望去,皆是极具民族特色的“阿依旺”式建筑,因以中心发散、街巷周边环绕而得名,是南疆最典型的传统民俗街区之一。
巷道两旁,餐饮小吃、酒店民宿、旅拍摄影、非遗体验、音乐餐厅等业态一应俱全。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花鸟鱼虫交易市场,巷道狭窄、污水横流,被当地人称为“鸽子巷”。
从“鸽子巷”到打卡地,这里发生了什么?
“除了原住民几乎没有游客”
73岁的买买提依明·吾甫尔,没事就喜欢在改造后的团城巷道闲逛,看着热闹的人群感叹道:“以前,除了住在这里的人,几乎没有游客来。”
2016年之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是这里真实的写照,房屋以平房为主。“老城内房屋大部分为夯土、砖木结构,一旦发生自燃灾害,后果不堪设想。”居民布威麦尔耶姆·阿卜杜杰力力说,消防车开进来都不容易。
此外,老城区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环境卫生状况极差,严重制约着区域内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城市整体协调发展。
老城改造,迫在眉睫。“我们将团城片区定位为和田特色风貌突出、文化魅力独特,以体现传统商业居住、旅游休闲功能为主的历史风貌区、南疆旅游发展提升区、就业承载区和旧城综合改造示范区。”和田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辉说。
2016年7月,一例从里至外的“大手术”在这里展开,改造工程共涉及3000户居民,改造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米。
“目之所及都是幸福的体现”
纳尔巴格街道民心社区是最早进行改造的区域之一。“道路窄、自来水时大时小、下水道反味、垃圾随地扔……”说起之前,居民布威麦尔耶姆面露难色。
“尽管环境不好,但对改造老城这个事,有的居民刚开始也是不愿意的。”民心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主任卡力比努尔·阿布都热合曼表示,我们组织居民到喀什古城参观、感受老城改造带来的变化,这部分居民才改变了想法。
“我们按照‘一户一设计’‘一街一规划’的原则,注重基础设施的改造,重点消除安全隐患。而房屋内的布局完全按照居民的意愿进行设计,不仅满足住的需求,还能增加用途,比如民宿、餐厅、商店等。”王辉表示。
2016年7月,包含民心社区在内的一期工程开始动工,投入资金4429万元,从房屋内外到公共巷道,改造房屋面积约2.3万平米,同步进行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燃气、巷道铺装等基础设施建设,历时近两年完成,于2018年3月正式对外“开门营业”。
环境美起来,产业兴起来。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团城都建起了2至3层的小楼,一楼还能作为商铺,居民又多了一份收入来源。布威麦尔耶姆业余时间,利用自家房子开了“葡萄园”民宿,去年旅游旺季,房间就没空出来过。
“经常有游客问我们幸不幸福,我是真的不想回答。”布威麦尔耶姆说,“其实不仅是团城,这里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大伙都是看在眼里的,目之所及都是幸福的体现。”
目前,团城一期、二期改造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三期正在分区建设中,投入资金近18亿元。“改造过程中,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有风格的同时,团城的基础设施、环境质量、服务功能等方面得到大幅改善。”和田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辉说。
“我看好这里的发展势头”
在团城玉都草集四物维茶店,顾客们三三两两地坐在休闲区,边品奶茶边聊天,享受着冬日里的轻松惬意。
依托维吾尔医药(和田药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奶茶与药茶擦出了火花,已成为团城特有的文旅亮点和品牌文化。
和田团城由益民社区、民心社区、新泉社区组成,改造后拥主干道2条、巷道21条、商铺686间,为商业繁荣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2024年国庆前夕,26岁的努尔比亚·如孜瓦柯从武汉回墨玉县探亲,期间来到了和田团城游玩,就被这里深深吸引。回去后,她决定放弃经营了近5年的餐饮生意,和丈夫回到家乡发展,在团城租了门店做起玉米特色小吃。
“小时候来过团城,那时环境不好,不适合做生意。可如今,不仅基础设施建好了,游客也越来越多。旅游旺季时,我这个小摊,一天有2000多元的收入。”努尔比亚说。
留香茶叶店、团城人家、“葡萄园”民宿、四物维茶……和田团城现有餐饮小吃、酒店民宿、文创产品、旅拍摄影、非遗体验等十余种业态,政府还帮助引进了音乐餐厅、咖啡厅、书吧等休闲娱乐场所,带动经营户600多家,直接就业人数近2000人。
和田团城先后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自治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新疆“非遗巴扎”等称号。2024年,团城接待游客190.6322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收入10577.45万元。
“我看好这里的发展势头。”努尔比亚对于未来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