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边境管理支队
河口边境管理大队
收到了由云南工商学院文法学院
同学们手写的110封信件
△学生手写的信件
在这些信件中
其中一封信的最后
寄信人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XX警官,如果可以
我愿意一辈子都不知道你的名字”
一年前
云南工商学院文法学院英语系专职教师袁新
看到毕业生吕子龙入警后在朋友圈分享的
戍边移民管理警察日常
便决定将他们的故事
带到大学的思政课堂中
“他们工作的状态让我心生触动
我也想让我的学生们
感受他们的这种戍边精神”
△云南工商学院学生正在课堂上观看戍边移民管理警察宣传片
“请原谅我不知道你们的名字
就叫‘XX警官’吧
看到你们几十年如一日
把‘吸毒村’变成‘无毒村’
你们受过毒贩的恐吓、威胁
但还是毫不犹豫地扑向手持匕首的毒贩”
……
于是,在年底的结课课堂上
不少学生深受触动
自发写下了110封手写信
想在警察节前夕
送给这些素未谋面的“熟悉人”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
这里有25个边境县市与邻国山水相连
出入境人流量大
4060公里的边境线没有天然物理屏障
地势错综复杂、山高林密
为了守住这条边境线
他们笔下的“XX警官”们
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
为了让戒毒村民回归社会
他用个人名誉为其担保
坐落在云南红河中越界河旁的“坝洒农场”
曾经是毒品的“重灾区”
尽管只有200多户人家
但大部分人都有过吸毒史
云南红河边境管理支队的“XX警官”
回忆起5年前
第一次走进村子的情景
“老百姓看我们的眼神是不对的”
“觉得穿制服的人就是要来抓人”
有一次
坝洒边境派出所接到报警
村里某男子毒瘾发作
在家中不停呕吐、发出阵阵呻吟
场面十分“瘆人”
他和同事忍耐着呕吐物的气味将他送至医院
守了他一整晚
“我们听着他干呕、呻吟
心里真不是滋味”
为了帮助戒毒村民找到工作
他来回奔波于一家家企业
甚至用个人名誉为戒毒人员担保
也就是在这些小事中
他和同事慢慢走进村寨群众心里
如今
在他手里那份吸毒前科人员名单上
复吸人数依旧保持为“0”
为了卧底
他10天减重25斤
为了缉毒
他被患有艾滋病的毒贩故意咬伤
还经历过毒贩持枪威胁、驾车冲撞
……
而这些都只是
云南普洱边境管理支队移民管理警察
陆锋(化名)的办案日常
2021年9月
为更接近吸毒人员消瘦的体型特征
他告别了油腻食品
连着十天只吃水果、蔬菜和少量瘦肉
每天早晚空腹运动一个多小时
10天减重25斤
成功卧底打入毒贩内部
与战友配合缴获毒品50余公斤
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
“卧底执行任务心理压力非常大
但表面必须镇定自若
我们像头上悬剑的演员
但演员可以‘NG’
我们‘NG’问题就大了”
从警16年来
他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500余人
荣立一等功1次
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
“95”后女警官
“飞擒”犯罪嫌疑人
在110封信中
有一个叫“卫哥”的女警官被多次提及
她是云南红河边境管理支队
移民管理警察宁周卫
1997年出生的她
负责社区治安工作
最开始,不少群众觉得
这个女警察年轻、没经验
不愿配合她工作
于是,她按前辈教的方法
成天泡在邻里街坊、村寨学校
“厚着脸皮”和群众打交道
谁家和邻居起了矛盾
哪家老人遭遇电信网络诈骗了
……
掌握辖区基本情况的同时
她与群众逐渐熟络起来
那句“警察同志”也变成了亲切的“卫哥”
群众也自愿配合
参与到维护边境安全的工作中来
一次抓捕任务中
她在外围负责堵截
当发现嫌疑人试图逃跑时
她冲上去一个“过肩摔”
就把嫌疑人放倒在地
一时之间
“卫哥”的称号在同事和群众之间传开
她却说
“如果我不靠我自己镇住这些人
那又如何让群众信任我”
“XX警官”们
有的居边而眠、沿边而巡
面对蛇鼠毒虫
留下丘疹、红斑、溃疡等戍边的“勋章”
有的面对穷凶极恶的嫌疑人
宁愿骨折,也决不松手
作为大家的“守护者”
有求必应、有难必帮
……
他们中,光是“90后”就有
15人荣立一等功
293人荣立二等功
还有2名“00后”荣立二等功
“XX警官,如果可以
我愿意一辈子都不知道你的名字”
事后,云南工商学院的李欣怡
道出了写下这句话的原因
“在写下这封信的时候
我甚至不知道要写给哪位警官
但我还是希望
一辈子都不会在新闻上
看到他们的名字
愿每一位警察平安归来”
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到来之际
祝愿所有的“XX警官”
节日快乐
永远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