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地铁口”涉事公司4人被罚,多倾听公众声音才能避免再“翻车”

上游新闻 2025-01-10 17:03:15

近日,广州花地湾地铁站出入口在改造过程中,因设计造型和颜色酷似“棺材”,在网上引发广泛讨论。随后,该造型地铁口被连夜拆除。涉事公司对此带来的“不良影响”作出处理意见:决定对该项目景观设计师、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作出“降级”“扣除季度绩效奖金”“通报批评”等处理。

《通报批评》中写道,“由我司参与改造的花地湾地铁站出入口因造型设计问题引发广泛的网络舆情讨论,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经调查反思,这一结果的出现暴露了有关工作团队细节把控不认真不严谨、对产品融入在地文化敏感度不足等问题。”《通报批评》体现了该公司对于此次事件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事情的负面影响确实不小。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类似的尴尬事件并非个例。比如某地花费巨资打造的地标性建筑,在建成后却因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实用性差等问题,成为了市民口中的“败笔”;还有一些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在未充分考虑市民需求的情况下盲目施工,结果导致资源浪费和使用不便等。这些案例都告诉我们,城市建设不能仅仅是政府部门和设计单位的“闭门造车”,更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

“审美”虽然是一个比较主观的问题,但大家对于“难看”“怪异”的评判标准,却是相对统一的。像今天话题当中提到的地铁站设计,就受到了来自全国网友几乎一边倒的指责。这起风波带来了深远的思考和启示,民生工程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背景和民众需求,尊重居民的情感和意见,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假设这个地铁站口,在建设设计图纸或者3D实景图出来的时候,就发到网上征求市民群众意见,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这块拆除费用和重建费用。所以,多引入社会参与、多倾听公众声音,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探讨,才能避免因忽视民意而导致后续争议。

另外,公众的参与可以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的创意和思路,还能够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然,征求意见不意味着必须全盘接受。重在沟通、听取民意,只要自己能立得住,不用怕各种声音,这样才能把合理、高效的理念,贯穿到城市建设服务的各个环节。

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生活的城市,倾听群众心声,能让好事儿办好,避免闭门造车。在城市建设中,相关公司和部门应该多让社会参与,多听听公众的声音,才能避免类似的“翻车”事件再次发生。

0 阅读:12
上游新闻

上游新闻

重庆第一都市新闻APP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