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点亮生命。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需要让每个孩子在适合的教育沃土中绽放光彩。作为特殊教育与义务教育的桥梁,融合教育不仅是对特殊儿童需求的回应,也是体现教育公平性、包容性、个性化的深刻诠释。2022年,中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推进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让所有孩子都能在平等、包容、正常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共同学习、一起成长。
近日,扬子晚报“向人民汇报”苏州两会特别报道组走进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与苏州市人大代表、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尤苑进行面对面访谈,将镜头聚焦于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融合教育实践探索,感受既有温度又有力度的苏式教育。
从英语教师转岗融合教育,让“特殊”不再特殊
随班就读统计表、个人康复教案......一沓沓关于融合教育发展的工作材料整齐摆放在尤苑的桌前。翻开这些资料,每一页都详细记录着特殊儿童的成长轨迹与教学计划,字里行间透露着学校及特教老师们对孩子们的关怀。
“前期,专业融合教师会全面评估孩子的身体情况、智力水平、社交技能、兴趣爱好等,来制定相匹配的教学计划,努力让‘特殊’不再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阻碍。”尤苑介绍说,目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接收了7名跟班就读儿童,根据年龄、性格、残疾程度等存在不同的情况,分别在3-6年级随班就读。尤苑强调,个性化的教育计划(IEP)核心在于“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目的是激发孩子找到擅长的领域,造就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我原本是一名英语教师,十几年支教过程中,看到很多孩子身处困境,其中有不少孩子由于疾病或残疾的原因,无法和正常的孩子一起坐在教室里,接受良好的教育。”从2019年开始,尤苑投身到融合教育领域,自学了大量关于融合教育的知识,考取资源教师证,以专业的姿态投入到这项全新的工作中来。
教育部在《2021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办好特殊教育”的工作方向,在此基础上,2022年,尤苑在苏州市两会期间提出《关于高水平推进特殊需要儿童随班就读融合教育的建议》,希望优质教育能够普惠每一位孩子。
上午个训课程、下午随班就读,让“差异”被尊重
2019年12月,黄桥实验小学成为首批相城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几年来,学校构建起一套高效的管理网络,组建起专业的专职教师团队,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进融合教育的发展。
在资源教室里,专业康复师正在帮助三位来自不同年龄段、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拼搭积木、诵读课文、计算运用......每一个课程的设计,凝聚着老师们心血与期望。资源教室的储物柜里,底下两排放置着适合特殊儿童看的课外书籍,而最高处,规整地放置着每位特殊儿童的学习资料。专业康复师告诉记者:“练习任务都会逐一存档,每月将按照学生的完成情况调整康复训练的进度。”
“每天上午,特殊儿童来到资源教室享受为他们量身打造的个性化康复训练课程。下午,他们则会回归各自的班级,与普通学生一起参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尤苑表示,融合教育是不在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的教育之间人为设置“隔板”,让特殊孩子在正常的环境中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伴们的温暖与鼓励。
“一人一案”制定康复计划,让“挑战”成为“突破”
为了确保“一人一案”个别化教育(IEP)的实施,去年,学校引进了专业的康复师,精心组建了一支融合教育团队,成员涵盖了特殊儿童家长、普通教育教师、特殊资源教师,共同来干预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尤苑将个别化教育(IEP)比作特殊儿童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阳光”、“水分”和“土壤”。她深信,为特殊儿童努力打造一个充满爱、充满希望与机遇的成长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蕴藏着无限可能的种子。”
小曾(化名)是一名患有脑炎的特殊儿童,在动作协调和执行指令上曾面临巨大挑战。随班就读后,他逐渐学会了如何更加高效地听从指令、完成任务。在融合教育的课堂上,当老师要求把课本翻到25页时,小曾顺利完成了这一动作,任课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给他加油点赞,给了小曾莫大的鼓励。“翻页动作对于普通的孩子来说可能轻而易举,但对于小曾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尤苑感慨地说。
“每学期,学校都会邀请家长来到学校,开展至少1-2次家校交流活动。双向沟通,为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更好的帮助。”尤苑向记者介绍道,这一系列的融合教育举措,如同一盏明灯,点亮特殊儿童充满爱与希望的普惠之路。
在活动中绽放光芒,让天赋被“看见”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平等对待。”在尤苑看来,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内心世界和表达方式,而学校正是他们展现自我、成长学习的最佳舞台。2024年,学校里有一位7岁伤残男孩用轮椅赛跑的感人故事。“因意外受伤导致2级残疾,他却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运动的渴望。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他转动着轮椅,在冲向终点途中,全校师生都为他呐喊、鼓劲!”回忆起“燃爆了”的时刻,尤苑感叹道:“普通孩子们没有因为这位伤残男孩的不同而投去异样的眼光,反而用他们的热情和鼓励,为他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后盾。这种氛围,正是融合教育所追求的目标,让每一个孩子被尊重、被认可,让他们的心灵在相互理解和包容中茁壮成长。”
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尤苑不断为融合教育的学生创造融入集体的机会。三年级的杨杨是一名“自闭症谱系”特殊儿童,细心观察过后,尤苑在他眼中发现了“不一样的光芒”。一次家访,尤苑看到杨杨家里有很多充满想象力的画作,从而发现了他在绘画方面的天赋。尤苑当场决定,要为杨杨办一场画展,让他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画展后,杨杨妈妈激动地告诉老师们,孩子找到了自信心,变得开朗了很多。
慢慢地,杨杨的班主任注意到,在英语学科上,杨杨也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经常能考出意料之外的好成绩。对于较长的文字背诵,杨杨当天无法背完,可在之后的日子里,杨杨一天背一点,慢慢积累,最终做到全文背诵。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中,成为同学们的榜样,激励着每一位孩子。
持续开展公益活动,让“爱”链接困难群众
“我一直相信,教育的本质是爱的传递。”在为特殊需要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同时,尤苑还积极参与教育帮扶工作,为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进“尤苑好人工作室”可以看到,墙上挂着“中国好人”的字样与公益照片。自大学时期开始,尤苑的心里便种下了支教的种子。从2010年起,每年暑假赴青海玉树开展公益探访活动,正式成立尤苑好人工作室后,连续六年开展爱心包裹捐赠活动,累计向新疆、青海、贵州等地捐赠爱心包裹5253个。此外,还组织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与青海玉树地区的孩子开展“一对一爱心助学”,资助了69名贫困初、高中生完成三年学业;为青海玉树地区学校援建了5个图书角、捐赠图书2000余册,为清水县等地捐赠冬衣9000余件等。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尤苑深入了解山区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推进融合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信念!”尤苑坚定地说道。
在两会即将召开之际,身为苏州市人大代表的尤苑内心充满了期待与憧憬。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了加强公共场所对残疾人设施建设管理的建议,希望提高社会对困难群众的关爱和支持,推动构建更加包容和谐、公平正义的幸福社会。
统筹策划薛马义
文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周晓青扬子晚报苏州小记者工作室主持人徐泽彤
摄影剪辑李冠宇
校对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