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江中游省份,湖南生态地位重要,水情是重要省情。1月9日,记者从《湖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省水污染防治领域一部总纲性的地方性法规,《湖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卿晓英表示,“2025年,省人大常委会将适时开展执法检查,推动各级各有关方面落实法定责任,通过多种形式推动《条例》的落实。”
补齐湖南省在水污染防治法规方面的短板
湖南省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的问题。为了全面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水污染防治法》和《长江保护法》,湖南省制定了这部综合性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出台不仅补齐了湖南省在水污染防治法规方面的短板,还实现了对水、大气、土壤和固体废弃物等全要素的管控,为湖南省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法律保障。
实现对水、大气、土壤和固体废弃物全要素的管控
《条例》共38条内容,针对湖南省的实际情况,重点明确了12项重点工作,如总磷污染防治、工业企业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控等。同时,《条例》还强调了枯水期、汛期的污染防治,以及水资源保障和水生态修复的重要性。
其中,《条例》的亮点之一在于注重解决湖南省的突出问题,如针对总磷、重金属、矿井涌水等污染问题,从源头减排、过程防控、末端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管控要求。此外,《条例》还针对城乡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问题,提出了建立污水处理厂、提升泵站、污水管网一体化调度机制等解决方案。
为了加强水环境风险防范,《条例》还严格了饮用水水源保护,要求建立健全水污染隐患排查和整治机制,并开展水生态环境基础情况调查和风险评估。
注重解决湖南突出问题、群众身边问题
为了确保《条例》的顺利实施,湖南省相关部门将制定宣传贯彻方案,组织宣传培训活动,推动《条例》进政府、进部门、进基层、进企业、进社区。同时,还将针对政府及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开展专题宣讲培训,确保各级各有关方面知责担责。
在碧水保卫战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湖南省将继续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特别是针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管,《条例》多次提及,并明确了相关的排查溯源和整治要求。目前,湖南省已经完成了重点攻坚的942个排污口的整治工作,剩余排污口也将按计划推进完成整治。
未来,湖南省还将出台《湖南省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并借助高新技术手段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测和监督检查,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
潇湘晨报记者章杨梓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