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传统民间文艺剧种中,许多人都知道东北的“二人转”。还有一种名曰“二人台”的艺术,恐怕熟识的人还不算多。但是,这种以浓郁乡土气息、丰富生活情趣、多样舞台程式而展现的民间艺术,一直深受内蒙古中西部和晋陕北部乃至河北张家口地区广大群众的喜爱,人们熟悉的民歌《走西口》《打樱桃》都脱胎于此。2006年,“二人台”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山西,位于晋西北黄河岸边的忻州市河曲县,就是名歌和“二人台”艺术繁盛的典型代表,2012年,在省市支持下,这里成立了河曲二人台艺术中心,使得河曲民歌二人台这一艺术瑰宝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9日,原创音乐剧《大河长歌》在北京保利剧院闪亮登场。通过塑造一代河曲民歌之王何长歌这个角色与其女儿、徒弟在看待民歌演出市场的不同作为和矛盾的最终化解,展现了两代民歌人之间在文化传承中的坚持与变革的故事。
这部由著名导演郎昆执导的大型非遗音乐剧,既是对河曲民歌文化的生动而独特的再现,也是以音乐的力量致敬那些为民歌传承拼搏不息的艺术工作者。何长歌不仅是黄河边上的乐师,更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象征。这块土地上的人,热爱家乡,辛苦劳作、意志坚韧,苦中有乐,从不向困难低头,一代代生生不息,他们的故事如同蜿蜒流淌的黄河,源远流长。
黄土高原是民歌的海洋,民间艺术承载着地方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但我们也应看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少地方的民歌艺术面临消失的危机,那些根植于土地和人民的文化不能被忽略了,保护和传承势在必行。
音乐剧《大河长歌》采用黄河岸边的景象,融合当地风俗、地貌和文化符号,通过现代的表现手法,把这些历史悠久的民歌和二人台艺术呈现在观众面前。不仅展现的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反思与认同。郎昆希望,通过《大河长歌》这样的作品,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这份文化的厚重。
《大河长歌》自2024年9月首演以来,已到合肥、西安、济南、南宁、上海、银川等多个城市演出,所到之处都受到观众热情肯定。此番晋京,设置了多样化的票务政策,扩大了观众群体,两场演出掌声连连,河曲民歌的无穷魅力得以尽显。多位观众表示,观看《大河长歌》,感到这不仅是一部精彩的音乐剧,更是文化传承的典范。不仅享受到河曲民歌艺术的美好,更与黄河的灵魂进行了一次跨时空的对话。
总体看,《大河长歌》剧情感人、时间跨度大,整个剧的唱词做到了精雕细琢,音乐旋律上舒展与高亢并存,唱腔上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同现,对唱、三人唱、合唱都有明显的不同声部的有效配合。此外,舞美灯光显得大气,与晋西北高原上自然的空旷和房屋的敞亮十分协调。几位主演表现也认真给力,都深深融入所饰角色中。
大型音乐剧《大河长歌》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忻州市委市政府、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指导,忻州市委宣传部、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河曲县委县政府联合打造。主题曲《大河长歌》由著名歌手云飞、任君阳演唱,著名音乐人李杰和词作家黄诚坚、源子夫携手打造。这首守望黄河、歌颂梦想的歌曲,也是为生长在黄河岸边人们唱响的生命赞歌。随着歌曲的推出,《大河长歌》在歌坛好评不断,主题曲的MV也和观众见面,作为音乐剧《大河长歌》的先导片,该片用唯美的音乐与画面,为音乐剧作出了完美的注解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