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5月,众叛亲离的吴佩孚,逃到军长于学忠的驻地邓县。于学忠召集手下开会,师长阎得胜说:“吴大帅在此,目标太大,恐怕会引来冯玉祥和南方军的夹击。” 于学忠是吴佩孚的山东蓬莱老乡,颇受信任,被从营长一步步提拔到军长。1927年“二次北伐”开始后,吴佩孚丧失了大部分兵力和地盘,昔日的旧部对他态度微妙,当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第九军在邓县的驻地时,于学忠带着师以上将领列队欢迎,这让吴佩孚很是感动。 尽管于学忠对吴佩孚一如既往的视为大帅,但第九军的主要军官们却大都有了异心。当冯玉祥的大军逼近邓县时,在军事会议上,以师长阎得胜为首的师、团长大都主张投靠冯玉祥。 吴佩孚和冯玉祥仇怨很深,这从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吴佩孚逃到湖北东山再起,宁肯和昔日的死敌张作霖合作,也要对付冯玉祥的国民军就可以看出。 于学忠对此自然是清楚的,他对众人说:“玉帅处于危难之中,我等当竭力扶持。诸位如果非要倒向冯军,那我只有自杀向玉帅谢罪了。” 蒋介石写了亲笔信,让于学忠的山东老乡陈干转交,信中承诺,只要于学忠率部来投,除了军长职务可以保留外,还可选一省为驻地,并由南京发表为省主席。 于学忠看了信后,对陈干说:“玉帅于我有大恩,倒戈的事干不得。” 眼见冯军南下,北伐军北上,于学忠的部队陷入两面夹击,于学忠请示吴佩孚后,下令所部撤往豫东暂避风头。不料,第九军的两个师长阎得胜、毛永恩拒绝执行命令,并派人和冯军联络,于学忠能指挥动的,只有他兼任师长的二十六师。 吴佩孚见大势已去,对于学忠说:“孝侯(于学忠的字),都怪我识人不明,实在不行你就带着部队另谋出路去吧。” 于学忠说:“我与玉帅共进退,绝无二心。” 吴佩孚说:“军心已散,我决定带着卫队去四川,杨森、邓锡侯与我有交情,定不会为难。” 于学忠认为吴佩孚一旦去了四川,那就等于公开宣布失败,想再复起是难若登天,因此极力苦劝。然而吴佩孚去意已决,不久后带着卫队离开。 吴佩孚走后,于学忠将二十六师扩编为两个师,任命马廷福、杨殿云为师长,接着他召集主要将领开会,说:“我决定解甲归田,去蓬莱老家居住。我走后,军长由阎得胜代理,官兵是北投还是南附采取自愿。” 众人大吃一惊,纷纷劝阻,于学忠向大家解释了辞职的三个原因,一是,他无力挽救战事,导致吴佩孚到后不久就离开,内心深感愧疚;二是,第九军主要军官大都有向冯军投靠之意,他已决定和吴佩孚共进退,不愿倒向冯军,为了避免内部矛盾激化,离职是最好选择;三是,第九军官兵弹药耗尽,补给断绝,他自感不称职,难以胜任。 于学忠离开前,让军需清点军部资金,有大洋三万,他拿了一百做回乡的路费,其余的都让分给官兵,士兵每人一元,军官按级别不等。 在于学忠走后,第九军在阎得胜等人带领下,加入冯军。改编后,第九军的四个师,被下令分散驻守,这引起该军军官猜忌,担心遭到强行吞并。很快,第九军大部的官兵哗变,在突袭冯军孙连仲部后,撤到了安徽蒙城,他们派出代表,去蓬莱面见于学忠,让老军长带大家谋个出路。 于学忠考虑后,决定加入奉军,他去北京面见张作霖。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早就想把于学忠拉过来,奉军将领也多有人说:“于学忠部为鄂军中最精强者,若能招揽,可如虎添翼。” 张作霖早年和于学忠的父亲在毅军宋庆的部队共过事,关系处的不错,因此一见面,张作霖笑呵呵的说:“我和你父亲少年时就是朋友,大家不是外人。” 于学忠提出,只要张作霖能把第九军的残部收编,按照奉军标准拨发军饷补给,谁当部队长都可以。 张作霖说:“你不是向我投降,而是合作关系,改编后军长还是你当,装备、补给一视同仁,绝对不会少给一个子。你对吴子玉(吴佩孚)危难之时不离弃,这我都是知道的。” 和张作霖的谈话,让于学忠的心放到了肚子里。随后,张作霖正式任命于学忠为奉军二十军军长,隶属于张学良的军团。 有了奉军军长头衔后,于学忠当即乘坐火车南下,和第九军残部会合后,将他们带到宿州整编。当时,奉军和张宗昌的直鲁联军一路败退,连吃败仗,而新加入奉军的于学忠,却指挥部队立下了不少战功。 损兵折将的张宗昌,数次被于学忠救援,他大骂手下说:“你们这帮人跟了我多年,还不如新加入的于孝侯会打仗。” 于学忠率部一路北上,边打边撤,在随奉军主力出关后,兵力大部保存,张学良对此很佩服,夸赞于学忠擅统兵。 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身亡后,于学忠成为张学良稳定局势的左膀右臂。蒋介石曾派人以一百万大洋收买于学忠手下的师长马廷福,于学忠得知后对马廷福说:“老帅和少帅都待我们不薄,行事为人,应以忠义为重,绝不可如此行动。” 马廷福表面服从,暗中却策划将部队拉走,于学忠大怒,告知张学良后,将马廷福等人扣押,使得这次兵变未遂。 于学忠在东北军中,属于半路出家,但在后来却最得张学良信任,究其原因,除了于学忠确有能力外,他用着放心,不会背叛长官,也是重要原因。
1927年5月,众叛亲离的吴佩孚,逃到军长于学忠的驻地邓县。于学忠召集手下开会,
史记峰会
2025-01-10 22:12:01
0
阅读: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