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宋希濂率71军撤守富金山后,日军为了火化从战场上运下来四千多具尸

史行途 2025-01-10 22:12:55

1938年9月,宋希濂率71军撤守富金山后,日军为了火化从战场上运下来四千多具尸体,砍光了附近山上的树。 在富金山阻击战中,宋希濂是憋了一股劲的,因为他是以“戴罪”之身担任71军军长的,需要一场血战来替71军正名。 71军组建时,首任军长并非宋希濂。在淞沪会战打响后,德械样板师87师、88师、36师被蒋介石调往前线。老蒋对这三支部队很是看重,开战不久就将三个师扩编为71军、72军、78军,由师长王敬久、孙元良、宋希濂兼任军长。 这三个军,实际只辖原有的师,属于架子军。87师、88师、36师在淞沪会战中伤亡极大,在之后的南京保卫战中更是折损大半。 南京沦陷后,宋希濂被撤职,回湖南老家闲住,后来在老长官张治中的斡旋下,被任命为荣誉一师师长;孙元良从南京逃出后,被撤职查办,88师划入71军。 71军到洛阳休整期间,军长王敬久和洛阳警备司令祝绍周发生矛盾,老蒋见王敬久不服长官、桀骜不驯,下令将他撤职。 老蒋和何应钦商议后,让宋希濂去71军接任军长。宋希濂到任后,所部划归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薛岳指挥。薛岳指挥十几万部队,想把孤军深入兰封地区的日军土肥原师团二万余人合围聚歼。 兰封本是71军的防区,但在大战将至之际,老蒋让桂永清的二十七军接防,防守兰封城的71军88师暂归桂永清节制,宋希濂率军部直属及87师等部转而向红庙方向攻击前进。 交接防务时,宋希濂叮嘱桂永清,说兰封位置重要,一定要加强防御顶住日军猛攻。桂永清不以为然的说:“以多胜少,何足道哉。” 几天后,土肥原师团的一个旅团进攻兰封,外围的二十七军未做有力抵抗,就在桂永清的带领下溃退。88师师长龙慕韩收到桂永清手令,让他率部坚守兰封城,龙慕韩见27军二万多人都撤了,稍作抵抗后,也弃城而走。 薛岳见兰封轻易丢失气得够呛,一面给军委会去电要求严惩桂永清,一面督率宋希濂等部反攻兰封。经过一番血战,宋希濂率71军重新夺回兰封,但战机已失,日军援军在归德击败黄杰的第八军后,向土肥原师团靠拢,薛岳苦心谋划的围歼计划落空。 兰封会战后,桂永清虽被撤职,但却未查办,风头过后另行任用。龙慕韩被老蒋下令枪决,承担了兰封丢失的责任。 兰封之败,桂永清责任最大,但临时归他节制的88师,却是71军的部队。在龙慕韩被枪决后,不少不明真相的人,对宋希濂大加指责。 南京沦陷后,宋希濂遭遇撤职,兰封会战后,他又不明不白的替桂永清背锅,心中之苦闷可想而知。 武汉会战打响后,宋希濂率部进驻商城,他的老部队36师也划入71军序列,这样一来,之前的三大德械师都归宋希濂节制了。不过这三个师已不能算德械部队了,大部分老兵早已战死,德械武器也近乎损耗殆尽。 9月初,宋希濂奉第三兵团司令官孙连仲的命令,率部迎击进逼大别山的日军13师团,阻击地点放在了富金山。 13师团是南京大屠杀的元凶部队之一,该师团在武汉会战中,犯下不少罪行,沿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71军的老兵,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中和13兵团交过手,一听是要再次和这支“野兽部队”作战,群情激奋,斗志昂扬。 在布防时,宋希濂将36师放在日军重点进攻的左翼,88师为右翼,87师为预备队,临时划拨的61师守卫二线阵地。宋希濂带着军部驻守山头,做好随时支援的准备。 36师是宋希濂的老部队,他能把该师放在最激烈的战场,这是很难得的。 9月2日上午,日军飞机对富金山守军阵地轮番轰炸后,出动数千步兵发起冲锋,惨烈的富金山阻击战打响。 激战数日后,日军并无多大进展,师团长荻洲立兵不得不向上发报称:由于受到宋希濂军的顽强抵抗, 伤亡甚大, 战况毫无进展。 宋希濂在连日血战中,亲临一线,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弟兄们,给我狠狠地打。” 孙连仲在望远镜中,看到富金山山顶已被日军炮火炸得空荡荡一片,就在不久前,他和宋希濂视察防务时,山上还是树木丛丛。 孙连仲给宋希濂打去电话,问:“宋军长,71军还能撑几天?” 宋希濂说:“损失很大,不过还能顶住,还需要我守几天?” 孙连仲说:“白长官(白崇禧)希望等二线友军站稳脚后,再撤退,恐怕需要至少再守三天。” 宋希濂说:“只要没打光,时间不到,71军绝不会后退。” 之前,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防守台儿庄时,汤恩伯军团犹犹豫豫,连战区长官李宗仁的命令都拖延执行,这让孙连仲很恼火。武汉会战,宋希濂的71军划入孙连仲得第三兵团后,孙连仲本来很担心指挥不动这个老蒋的黄埔嫡系将领。 不想,宋希濂执行命令很坚决,打得很勇敢,这让孙连仲很是感慨,他挂了电话后对身旁的老部下池峰城说:“宋希濂是条汉子,比汤恩伯强得多。” 日军之后又增派一个旅团外加一个联队支援13师团,71军压力大增。战至11日,白崇禧见预计目标达成,下令71军撤离。 战后,宋希濂清点人数,战损最大的36师仅存八百余人。此战之后,德械师的老兵已剩无几。

0 阅读:86
史行途

史行途

不急不躁,安然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