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终,寒意正浓之际,滨州大地却温情涌动。
2024年12月26日,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安心”纾困工作专班,赴4县区救助8名未成年人。
这一年,该院积极探索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救助对象扩至被告人、民事案件当事人的未成年子女,引入“安心”纾困慈善基金,救助模式升级为“生活+成长”持续性帮扶。
此次救助是滨州“心安城市”建设的缩影。近年来,滨州紧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首倡“心安城市”,从安身、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等方面发力,全力解决好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蹚出市域治理现代化“滨州路径”。
从物质建设到人文关怀,“心安城市”托举人的全面发展
此心安处是吾乡。滨州深谙其道,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聚焦不同群体需求,展现城市温情与担当。
2022年8月13日,第三届滨州人才节启动仪式暨人才高峰荟上,市委书记宋永祥以“此心安处是吾乡”形容滨州,向八方英才递出橄榄枝,尽显这座年轻活力之城求贤若渴,期盼他们扎根圆梦。
2023年11月13日,在2023渤海科创发展大会上,滨州再次向外界介绍,正在加快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康养示范城市、国家体育公园城市,彰显包罗万象、协同发展的胸怀,力求为各年龄段人群营造理想家园。
从发展理念更新到落地实践,滨州“心安城市”建设“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始终,依托“五安”工程稳步推进,多维度满足居民物质与精神需求,精雕细琢城市品质。
安身——直面群众生活中的矛盾纠纷,2024年全市各级矛调中心共受理调处婚恋家庭、邻里、劳资债务等纠纷8.08万件,按时办结率99.75%,位居全省前列。
安业——为更多人才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滨州连续举办五届滨州人才节,设立2亿元人才建设资金,有10项补助性政策含金量全省领先,广纳贤才,激发城市创新活力。
安居——推动环境更优美、服务更优质,在全省率先推出“宝宝巴士”“动态巴士”出行服务,开通社区、助学、购物等5类定制公交路线,解决好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安康——提高群众看病就医便利化程度,2024年创新便民就医模式,全市104家公立医院全部实现“住院免押金”,累计免交押金4.46亿元、惠及28万人次。
安心——关注职场中人的心理调适,通过与企业共建,2024年全市开展“心理健康进企业”系列活动百余场次,服务企业职工10万余人次,助力职场人以良好心态奋进。
正是基于这样深厚的人文关怀理念,滨州在“心安城市”落地实践中,依托“五安”工程全方位发力,切实为市民生活带来诸多改变,也吸引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
2024年3月20日至22日,全国首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大会在滨州召开,吸引2000余名行业精英齐聚,共探前沿理论,交流实践经验。会上发布的全国首个“心安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为滨州后续“心安城市”精准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滨州被授牌“中国社会心理服务创新实践基地”,开启全新发展篇章。
2024年11月13日至15日,以“创新社会工作,建设‘心安城市’,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的2024全国社会工作创新发展大会暨“心安城市”建设交流会在滨州召开,“心安城市”建设又一次引来全国目光。
2024年12月18日,在沈阳市举办的中国改革(2024)年会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地方实践高层研讨会上,滨州《创新建设“心安城市”治理综合体》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案例征集活动”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
创新驱动改革赋能,探索“心安城市”建设滨州独特路径
在全国城市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滨州独树一帜,开创性地提出建设“心安城市”目标,其实已历经多年深耕,在改革实践与沉淀中孕育而生。
平安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的安稳不仅在于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更系于居民内心的平和。
“心安”理念扎根于对“心源性”社会矛盾纠纷的精准洞察,力求深入个体内心深处,挖掘当事人真实需求,以细腻入微的关怀,实现“事结”“法结”与“心结”的同步解开。
在此基础上,“心语”社会心理服务蓬勃展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为居民搭建起沟通桥梁,促进人际有效交流,激发社会成员间的心理共鸣与互助,让和谐的社会关系在点滴互动中生发。
“心安”是城市愿景,在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等多元维度协同发力,才能构建完备的社会服务支持网络,滋养居民对城市发展的信心、对社会秩序的信任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善意,逐步实现从个体心灵呵护到市域社会整体和谐的跨越。
从“心源”到“心语”再到“心安”,从个体到人际再到市域社会整体,这一试点推广、逐步深化、全面推进的过程,背后是滨州在创新驱动和改革引领的工作逻辑。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毕志伟介绍,滨州按照“一年试点带动、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巩固提升”的科学节奏,将“心安城市”建设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寸脉络,推动各行各业携手奋进、相互成就,形成以点为基、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
为保障该项工作扎实推进,滨州成立了“心安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精细划分各部门职责,确保统筹有力、指导精准。同时,持续完善政策体系,率先发布全国首个“心安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研究推出《关于打造“心安城市”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心安城市”建设的实施细则》,明确安身、安业、安居、安康、安心“五安”工程20方面136项具体措施,成立首家心安社会工作学院,将建设成效纳入各级政府与部门考核范畴,为工作落地注入强劲动力。
全市宣传战线也火力全开,借助各类媒体广泛传播“心安城市”内涵、措施、目标与实绩,大幅提升社会关注度、参与支持力度,让这一理念深入人心,激发了探索实践热情。
党建引领聚合力。近年来,作为一个老旧小区,滨城区市中街道文汇社区未来小区构建“社区党总支—网格(小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三级党组织架构,聚焦“一老一小”,搭建“社区+志愿服务”平台,招募37名志愿者,精准关怀75名高龄、独居、失能老人与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让服务直抵家门口。
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加持,提升治理效能。沾化区利国乡“‘利即办’为民服务平台”借助线上渠道实时倾听民意,将群众诉求瞬间送达的同时也将信息收集归档,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依法有法办、有法依法办”。滨州发力“大普法、大治理、大和解、大复议、大监督、大化解”六大体系,提升法治透明度、法治公信度、法治加速度、法治融合度、法治舒适度,进一步擦亮“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金字招牌。
落脚民生福祉,彰显“心安城市”建设核心价值
2025年新年伊始,一项新举措落地,为市民带来便利。
1月1日起,《滨州市机动车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实施办法(试行)》施行,在滨州市主城区规定范围和时段,机动车发生轻微事故,车主按流程操作,只需拍摄相应照片即可快速撤离现场,后续当事人可自行协商赔偿事宜,也可通过电话或线上向保险公司报案定损理赔。如需进一步确定责任,当事人还可在3日内优先借助“交管12123”手机App事故视频快处系统在线处理,或前往辖区交警大队事故科处理。
该《办法》兜底解决机动车驾驶员“后顾之忧”,让城市管理的温度于细微处彰显。
民生福祉是“心安城市”建设的落脚点,也是核心价值所在。
在推进“五安”工程进程中,全市各级各部门通过满足居民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特殊群体关爱等多方面的需求,解决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提升生活品质,写出了大写的民生。
教育是点亮未来的火种,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望。
滨州教育部门倾力打造“心安学校”,全方位布局,从德育、心育到安全教育多管齐下,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教研科研等六大体系建设,为40万中小学生撑起心灵保护伞,精准开展心理测评与干预帮扶,为学生成长筑牢根基。
身体康健与内心安宁,是美好生活的基石。
滨州在医疗领域持续创新突破,一方面,在全省率先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康复器具租赁模式,已累计为群众减负2.01亿元,单人减负最高达45万元;另一方面,大刀阔斧革新便民就医流程,全市104家公立医院全部实现“住院免押金”,让就医之路更顺畅。
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近3年来,滨州累计布设“10分钟健身圈”1652处,建设国家标准体育公园11处、口袋体育公园104处,环绕河、路、湖、绿、居互联互通体育公园城市体系不断完善。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千家万户的生计。
人社部门精准施策,创新推出社区微工厂与N个家庭微车间的“1+N”灵活就业微模式,328家社区微工厂犹如点点繁星,累计为2万人次开启就业大门,铺就增收致富之路。
良好居住环境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滨州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整体覆盖率和业委会成立率分别达到99%、77%,加强物业行业监管、优化服务标准、推动智慧物业建设,让居民住得更加舒心、安心。
弱势群体是整个社会的软肋。市残联实施儿童残疾筛查诊断政府补贴制度,大力推进残疾儿童集康复训练、教育教学、托管照料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惠及897名儿童,113名儿童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为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点亮希望之光。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的发展以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一路走来,滨州“心安城市”建设从顶层设计到落地生根,每一步都印刻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足迹。
这一场深刻实践,正全方位重塑城市风貌,让社会稳定有保障、就业创业活力足、居住环境品质优、身体健康有呵护、心理健康受重视,向着城市与人共融共生的美好愿景稳步迈进,谱写品质滨州更加绚丽多彩的民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