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诺德安达学校校长杨琳琳:人工智能教育应“有温度、有深度、有格局”|2025教育领航者同学会

金羊网 2025-01-11 22:52:15

AI浪潮下,如何陪伴孩子拥抱未来?教育变革与学校转型何去何从……1月11日,由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指导、羊城晚报社联合广州同文教育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明天已来—AI浪潮下的教育变革”2025家庭教育主题论坛&教育领航者同学会暨2024年度教育领航单位致敬盛典在广州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举行。

下午场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羊城晚报教育领航者同学会,这是一次跨界的盛会,在座的除了有教育界的专家,公办、国际学校负责人,还有教育机构、科技企业的代表;同时这又是一场前沿的盛会,聚焦“AI浪潮下的教育变革与学校转型”,探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如何落地生根。

中小学教育如何才能适应AI浪潮下的一系列变革,培养一群能够驾驭AI、引领未来的人才?答辩环节,广州市番禺区诺德安达学校校长杨琳琳就如何推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育变革这一主题进行了观点分享。

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旨在指导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和课程开发人员为学生提供有效使用人工智能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该框架从四个能力层面概述了十二种能力,四个层面包括:“以人为本”人工智能观念、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以及人工智能系统设计。而所涉及的能力,则横跨三个进阶等级,分别是“理解”“应用”和“创造”。

“这三个关键词,实际上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很大的启发。”教育领航者同学会上,杨琳琳总结,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小学教育,可把握“深度”“温度”“格局”三大关键抓手。

“深度”意味着在人工智能教育中,坚持批判性思想的引领。“人工智能教育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算法和机器学习等原理,更要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技术背后的原因,理解算法如何影响决策。”杨琳琳强调,有深度的人工智能教育,应当启发学生维持其独立思考者的角色,避免沦为技术的单纯使用者或盲目追随者。

技术伦理教育是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一环。杨琳琳认为,在技术应用过程中,教育者应关注“技术向善”这道“温度”题,既要教育学生灵活运用技术,又要推动树立一定的技术伦理观与社会责任观;教育者要将技术伦理融入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既有技术能力又具备高尚品德的未来公民。

“人工智能浪潮下,教育工作者更要答好技术应用的‘格局’题。”杨琳琳认为,人工智能教育不应局限于技术本身,而应成为拓展学生视野、引领他们看到更广阔世界的桥梁。她倡导通过人工智能教育,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未来人才。

文|记者郭子扬

图|活动方供图

0 阅读:1
金羊网

金羊网

羊城晚报官方网站金羊网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