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木渎镇打造“平安联盟”,构建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

扬眼 2025-01-12 02:20:06

千年古镇木渎,是苏州市重要的经济发达镇之一,辖区常住人口超30万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治理难题及警务人员缺乏的局面,木渎派出所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2020年9月,“平安联盟”应运而生。联盟经过4年多的运营,已形成以居民小区、商业广场、工业园物业人员、保安员为中坚力量,逐步吸纳新业态、社区大妈为新生力量的群防群治体系,形成有知名度、有影响力、有示范性的基层治理工作品牌,联盟建立以来,有效警情下降42.9%,违法类警情下降37.2%。

在木渎云山诗意小区,“平安联盟”队员、保安员李师傅发现门口两人形迹可疑,立即将情况通报给木渎派出所。经查,两人正是刚刚盗窃了小区门口超市烟酒的嫌疑人。“我还没报警,你们连人都抓到了!”超市老板谢先生向处警民警和李师傅竖起了大拇指。

“平安联盟”是木渎派出所组织小区、综合体、商务广场的物业保安员组成的一支志愿队伍,配合民警开展联勤联防、邻里守望等工作,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共同守护辖区平安。在“平安联盟”建设过程中,木渎派出所紧紧围绕区域联守、人员联合、勤务联动三大核心要素,整合社区干部、网格成员、物业保安、业委会成员、楼道长、企业内部人员等不同领域力量,在提高见警率的同时更注重管事率提升,推动群防群治工作高标准推进、高质态运转。

近年来,木渎派出所将“平安联盟”提档升级,将新就业群体如快递员、外卖员、滴滴司机等人员以及“木渎大妈”、热心市民等社会面志愿者纳入基层防控一张网,进一步扩大平安建设的“同盟军”。目前,“平安联盟”已有成员单位202家、志愿者2200余名,服务小区居民达19.6万人。

在扩大基层治理队伍的同时,平安联盟还积极引入“梅姐家事调解工作室”等社会司法力量,在木渎警方服务工作站试点实施“公安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的矛盾纠纷“三官两师”联调治理机制,即推动法官、检察官、民警、律师、心理咨询师等法治资源和调解力量向基层下沉,通过每周一次线上视频和每月一次线下见面的常态化轮值模式,将“普法+调解+答疑”一站式贯通,全流程服务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和矛盾纠纷。

“远亲不如近邻,我们以后还是好邻居!”家住青年城小区的张老伯和吴先生握手言和,满意地说道。2024年3月,二人因楼上楼下房屋漏水引发的财物损害赔偿问题发生纠纷。其间,双方多次发生口角甚至肢体冲突。木渎派出所知悉该矛盾纠纷后,组织“三官两师”力量迅速介入,耐心讲解法律法规,经过多次努力调解,最终促使双方冰释前嫌。截至目前,“平安联盟”已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8次,受理矛盾纠纷54件,全部调处成功,真正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智治”已成木渎防控风险、服务群众的利器。“平安联盟”是木渎镇社会治理智能化、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平台为基础门户,执法记录仪为前端,创新打造了木渎平安联盟群防群治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成为“平安联盟”高效运转的技术底座。“平安联盟”开发打造的微信小程序让保安员通过手机就能接收、反馈平台下发的任务,并及时上报发现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在侦破一起盗窃电动车案时,嫌疑人驾驶电动车逃离现场,民警立即通过调度平台指令沿途保安力量加强小区外围巡逻,很快保安发现疑似嫌疑人,并实时传回逃窜图像,帮助民警将其一举抓获。

通过平台串联全镇居民小区物业,并配发4G影像摄录仪,确保“指令下得去”“情报收得回”“成员管得住”,木渎镇一体化平台接入“平安联盟”执法记录仪,可通过平台与记录仪实时连线,了解小区周边实时动态,打通末端防控“最后一公里”。从视频监控、信息中转到多屏传递,依托大数据助力日常工作“提速”,实现各类数据的有效收集、高效研判、综合运用,为社会治理提供“智”慧保障。

为了管理好这支志愿者队伍,确保规范性和统一性,平安联盟制定了《平安联盟工作制度》《平安联盟工作保安员考核实施细则》等5项规章制度,涵盖交接班、消防、监督、培训、保密等多项内容,对“平安联盟”成员单位进行分级分色考核,对志愿者实行积分考核,与每年的评优评先挂钩。在多年的运营中奖惩机制愈加公平、完善,并具有针对性。在成员单位的考核中设立流动红旗、年度表彰等荣誉,获得平安联盟相关荣誉,会在政府物业招投标中专项加分(吴中首创激励措施),对于社会志愿者,则制定考核细则,对志愿者进行物质奖励,并将积分落户、入学与考核排名挂钩。在相关考核办法的督促和激励下,物业、保安的工作更加规范、细致,主动性更强,社会志愿者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也显著提高。据悉,有平安联盟参与的小区,其业主的满意度普遍提高近15%。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顾秋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