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小何接到人事部的通知,要到上海出差十多天,在很多人眼里,公司报销到大上海出差,是一件美差。可是宝妈小何犯愁了,一点都开心不起来,原来小何的孩子从小胆子就小,睡觉的时候有一丁点儿声音,孩子都会被吓醒,所以她从小就是跟着妈妈睡的。大概在孩子1岁的时候,有一次孩子要摸着妈妈的头发睡觉,这样就睡得特别香。
从那以后,宝宝每次睡觉都喜欢摸着妈妈的头发,一旦摸不到妈妈的头发,孩子的情绪便会焦躁不安。睡觉前或情绪不稳定时,孩子也会紧紧地拉住妈妈的头发,或者紧紧地依偎着妈妈。
不让孩子拉着妈妈的头发,宝宝就很难入睡或者会哭闹个不停。有时候半夜里醒来,孩子没摸到妈妈的头发,就会紧张地到处乱抓,甚至会伤心地哭直到妈妈再次摸到我的头发,才会安稳地睡觉。
为什么孩子会有如此反应?
1、妈妈身体的气味是婴儿和妈妈最初一种联系
妈妈身体的气味是婴儿和妈妈最初一种联系。 婴儿对妈妈身体发出的气味十分敏感,并会作出天然的生物反应。新生儿由于视觉、听觉发育还没完善,因此味觉跟嗅觉特别灵敏,很多时候他们都是用嗅觉来判断事物的。
有资料显示,当宝宝开始闻到一种气味时, 有心率加快,活动量改变的反应,宝宝并能转过头朝向气味发出的方向,这是新生儿对这种气味有兴趣的表现。而且他能区别自己妈妈身上的气味。
2、宝宝潜意识的反应
妈妈身体的气味是婴儿和妈妈最初的一种联系,婴儿对妈妈身体发出的气味十分敏感。细心的妈妈有没有发现,每当妈妈走进宝宝的睡房时,宝宝很多时就会醒来,而当其他人甚至是爸爸进入他的睡房时他可以照睡不醒。
这是因为宝宝十分敏锐的嗅觉可闻到妈妈身上独特的化学物质“外激素”,他醒过来是因为他会立刻认出妈妈是他舒适、喜悦和食物的源泉,这是一种潜意识的反应。
3、亲子依恋的后期表现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对自己的妈妈是极其依恋的。比如,哭闹中的婴儿只要在妈妈的怀里,就能很快地安静下来,而当妈妈不在的时候,假若拿一件妈妈穿过的衣服包裹孩子,孩子也会平稳得多,这一切都是因为孩子闻到“”妈妈”的味道。
这是一种亲子依恋的后期表现,每个孩子表现形式不样,持续的时间也不样。
有些孩子除了喜欢闻妈妈的味道外,还有些孩子摸着妈妈的耳垂睡觉(我家侄女从小摸着妈妈的耳垂才睡觉),
或者摸着妈妈的头发睡觉等(就如上面例子中小何孩子一样),这都体现出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
孩子喜欢妈妈的味道并不是坏事,孩子的"分离焦虑"不是一种病,为了不让孩子离开妈妈后不焦虑,宝爸宝妈可以试试这几个方法:
一、孩子醒来,妈妈温情陪伴孩子
如果孩子半夜醒来摸不到妈妈的手而大声哭闹时,妈妈可以平静地用手拉住宝宝的手,千万不要因为宝宝打扰了自己睡觉,就对他大发脾气。
妈妈也可以陪件孩子一会儿, 并且亮一盏小灯,唱催眠曲或者讲一两个动听的小故事, 等孩子睡着了再关灯,这样就比较容易使宝宝摆脱对妈妈的手的依恋。
二、多和孩子进行早期身体接触
新生儿从头几天开始,妈妈尽可能和婴儿多接触。所谓接触,是指身体的接触,如用背带背着婴儿。
新生儿觉得与妈妈身体的紧密接触是十分安全的,因为妈妈的身体柔软而温暖,气味熟悉。
有研究资料显示,当婴儿把头靠在妈妈的身上时,他会听到他过去9个月在妈妈肚子里曾经听到的熟悉的心跳声。
在这种环境里,宝宝会觉得既安全又舒服。对婴儿来说,他在妈妈的怀里比完全躺在床上要自然得多,这样让宝宝唤起在妈妈肚子柔软而舒服环境的回忆,形成一些条件反射。
三、用“妈妈的味道”代替妈妈的手
如果妈妈因有事不能陪伴孩子,可以给孩子买个比较舒适的小布 娃姓,妈妈可以向孩子演示,抱着这个布娃娃很舒服的样子,然后再给孩子抱。
这时,孩子会认为这上面保留有妈妈的气息,他就会很喜欢这个布娃娃。
四、妈妈要让孩子有安全感
不少妈妈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宝宝一出生就让他离开父母单独睡。一些研究人员认为: 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的情绪稳定,情绪一旦稳定了,自然就会产生独立意识。
如果让孩子从小离开妈妈,在他需更听到妈妈的声音、嗅到妈妈身上的气味,得不到妈妈的精心照顾时,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孩子得不到应该得到的满足,孩子就会产生不安全感, 这样自然就不会增强他们的独立性了。
所以,在孩子6个月之前,妈妈最好在孩子身边睡,适时地哄哄,抱抱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