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不仅是千家万户稳定生活的重要环节,更是党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承载着民族希望,是国家未来的基石。在这个时代赋予的重要命题面前,如何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1月11日,苏州市政协委员、民进苏州市委委员、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与信息中心主任舒兰兰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体系核心组成部分,应注重教育动态趋势、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均衡优质教育发展、推动教育创新职普融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的发展,既要保证教学质量,又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根据苏州未来5-10年区域人口出生率、学龄人口变化和城镇化趋势,结合我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人口集聚等情况,科学制定2024—2035年调整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工作方案和规划方案。”舒兰兰建议,依据人口发展趋势,采取因地制宜、动态调整的策略,前瞻性地规划教育资源配置。同时,稳妥推动部分乡村学校的撤并,将闲置校舍用于建设辅助教学点,或者调节使用于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等公益事业,避免教育资源的闲置浪费。
在教学质量上,舒兰兰提出,建立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态监测体系,以科学评估促进改革发展,注重教师资源配置、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治理水平的评估,推动优化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聚焦乡村学校及薄弱学校,加大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在区域内的统筹调配力度,实施交流轮岗制度,以实现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的师资差距,确保每位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舒兰兰强调说。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提升教学质量,更离不开教育模式的创新。“在各区县选择部分条件较好的乡村、镇区学校以及主城区学校开展‘小初一贯制’改革试点。”舒兰兰表示,通过学制改革,实现小学与初中的紧密衔接,将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个性特长等综合培养,促进基础教育目标回归到学生全面发展上来,缓解学生小升初压力。
“近几年,苏州市在综合高中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舒兰兰建议,未来需继续加强职普教育的融通,开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先进制造业专业,适度超前进行专业布局,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鼓励初中开设技能类选修课程,为有技能需求和兴趣的学生提供职业定向指导和相应课程服务,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拓宽道路。
统筹薛马义
2025年苏州市两会扬子晚报全媒体报道组顾秋萍徐泽彤
拍摄:陈金刚
剪辑:李志远
校对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