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符畅通讯员池焰铖
图/通讯员提供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节以年为大”。1月11日至12日,石牌三骏企业集团举办持续2天的传统美食制作分享活动,拉开了新春系列活动的序幕。通过现场制作并品尝石牌传统贺年美食,让村民群众沉浸式体验石牌传统民俗,寻找记忆深处的石牌味道,传承独特的石牌手艺,送出最美好的祝愿。
新春年味“抌”出来
1月11日上午8:30,在石牌村珠江新城安居房二期小区东面海业路出入口处,早已有十多位石牌巧手在热火朝天地为制作炒米饼作准备(制作炒米饼粤语叫抌饼,“抌”为用力捶打的意思,因为饼胚需要人手在模具中抌出来,所以叫抌饼),有的在炒米,有的在煮糖,有的把炒香的花生去皮碾碎,各司其职。
附近围满了村民群众驻足观看,热烈地讨论着儿时的味道与石牌的新春习俗。村民群众有序地排着队等待品尝炒米饼,很多小朋友还动手体验抌饼,石牌巧手们手把手地传授抌饼技巧。
“炒米饼的原材料只需米、花生、红糖。制作过程看似简单,炒米后磨成粉,在炒米粉中加入红糖浆和花生碎,搓匀后放进模具,捶打成形,炭火烘干后就成了炒米饼,但每一步都需要不同的技巧。”具有丰富炒米饼制作经验的池阿姨介绍道。
“有点像敲爵士鼓!很有趣,很开心。”一名参与抌饼的小朋友说。对于能够亲手制作炒米饼,小朋友们都觉得很新奇。
据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炒米饼是石牌村村民过年的主要年宵品,也是春节期间到亲戚家拜年的主要礼品之一。制作炒米饼不仅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还需要多人通力合作,以及空旷场地和炭火烘干设备。随着村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居住环境优化提升,居住逐渐分散,也缺乏合适的炭火烘干场地设施,因此,炒米饼开始逐渐淡出村民群众的生活。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石牌村的传统美食和民俗,此次活动共制作了5000多个炒米饼供村民群众品尝,现场热闹非凡,大家都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也很有节日气氛。
酥脆甘香“炸”出来
1月12日上午8:30,在石牌村珠江新城安居房二期小区东面海业路出入口处,炸油角的准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散发出的阵阵香味吸引不少村民群众前来围观。
具有几十年炸油角经验的董阿姨告诉记者:“炸油角要先将面粉加上鸡蛋、猪油制成油酥面团,再碾成薄片,用玻璃茶杯或模具压出圆形面皮,然后将炒香的芝麻和花生碎加入白砂糖、椰丝做成馅料,包成半月形,圆边‘锁牙’(扭花),放进油镬炸成金黄色就成功了。”
“馅料多放一点,饱满馅多的油角才好看。”经验丰富的冼阿姨在指导村民群众如何包出漂亮的油角。“没想到小小的油角包起来居然有那么多讲究。”第一次自己动手包油角的陈小姐笑着说。
据了解,广东人过年前必须“开油锅”,又叫“过油”,过油过油,寓意日子越过越有,如同煮开了的油锅一样,生活越过越红火。开了油锅首要制作的是代表家肥屋润的油角。油角寓意“钱包鼓鼓、富足油润”,是春节期间串门送礼、招待客人必备的过年食品。
活动当天,几千只金黄酥脆的炸油角新鲜出锅,承载着美好祝福送给村民群众。一名村民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趣味十足,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节日氛围愈发浓郁,希望以后能多多举办。
石牌三骏企业集团董事长池锦玲表示,石牌村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今年也是石牌村首次举办炒米饼制作活动,旨在守护传承这些传统技艺与文化习俗。节庆民俗活动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路径,可以赓续文化血脉,增进情感认同。石牌三骏企业集团将组织贺新春系列传统民俗活动,让村民群众共同感受传统节日文化氛围,切实增强村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