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推行“错峰”旅游保护文化遗产

上观新闻 2025-01-13 01:22:51

2024年,日本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喜迎丰收。7月,佐渡金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2月,“日本使用米麹菌酿酒的传统知识和技能”又获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中,京都作为日本拥有最多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标杆。

公元794年,桓武天皇定都平安京,自此京都作为日本首都达千年之久。这座被誉为“日本人精神故乡”的古都,不仅保存了众多国宝级建筑,更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库。从古朴典雅的神社寺院到精巧考究的传统工艺,处处展现着日本文化的神韵,每年吸引数以千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探寻日本文化的根脉。

在“清晨游”和“夜游”中体验京都别样之美

作为日本文化名城,京都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游客,但随之而来的“过度旅游”问题使城市面临巨大压力。据京都府统计,2023年京都接待游客7518万人次,带来1.65万亿日元(约合764亿元人民币)的消费。然而,游客多集中在白天的热门景点,带来了交通拥堵、垃圾增多等问题。为此,京都政府推出“清晨游”和“夜游”模式,通过错峰旅游缓解景区压力,避免“过度旅游”损害文化遗产,同时提升游客的观光体验。

为配合“清晨游”,东寺的五重塔清晨五点便已开放,游客可以在晨光中静静欣赏这座“日本第一高木塔”的庄严肃穆,并参加向弘法大师空海献奉餐点和茶的“生身供”仪式,体验这一独特的密教传统。此外,旅行社也推出清晨游线路,包括伏见稻荷神社、金阁寺、岚山竹林等标志性景点,让游客避开白日人潮,静享宁静之美。来自悉尼的游客Laura表示:“早去意味着人少,非常值得。”清晨的专业导游服务让游客倍感满意,来自亚特兰大的游客Jim说:“清晨参观效率更高,留出了更多自由活动时间。”

夜晚的京都通过光影艺术焕发出新的魅力。东寺红枫在每年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迎来最绚烂的时节。在此期间,寺庙会开放为期一个月的夜间参观活动。灯光下,璀璨的红枫与巍峨的五重塔交相辉映,枫叶的倒影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为整个东寺增添了一种梦幻般的迷人色彩。

此外,自2022年起,日本新媒体艺术创意团队NAKED公司推出“NAKEDGARDENONEKYOTO”项目,覆盖二条城、仁和寺、西本愿寺等9处文化遗产,通过夜间观赏分散白天的游客压力。

2024年尾声,平安神宫冬日光影秀如约而至,为京都冬夜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傍晚,平安神宫化身为一片光影交织的梦幻世界。迈过应天门,动感的灯光秀让这座重要文化财产的朱红色泽愈发鲜艳。沿途漫步,百年老铺“小嶋商店”制作的京提灯与古松相映成趣,“日吉屋”和伞在光影中婀娜起舞。苍龙池畔,烟雾缭绕的灯光秀将水面装点得如同银河坠入凡间,栖凤池西畔的光雕投影将尚美馆外墙装点得流光溢彩,向游客娓娓道来关于平安京守护者的传说。

许多人表示,即便是第一次造访,也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和惊喜,体会到了夜晚京都的独特魅力。“明明是平时很熟悉的平安神宫,却被远超想象的梦幻场景所吸引。”人流较少的环境也令人倍感惬意,“最重要的是游客不多,可以慢慢欣赏,拍出很多美照。”

寓教于行,为传统工艺培养新一代守护者

京都的艺术家森口邦彦本可以在巴黎成为设计师,却因法国画家巴尔蒂斯的话改变了人生轨迹:“出生在日本伟大的染织世家,你应该回去继承‘友禅’染的家业。”森口邦彦从父亲森口华弘(1967年被认定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友禅”技术保持者)那里继承了精湛技艺,又将留法期间的现代设计理念融入传统工艺。他的每一件友禅作品都诉说着跨越世纪的匠心。“思考时是艺术家,手工操作时是匠人。”森口邦彦说。

2007年,森口邦彦被认定为“友禅”技术保持者,也被称为“人间国宝”。这个称号的背后显示了日本政府对传统文化传承近乎苛刻的态度。近70年来,像森口这样的“人间国宝”仅有百余人,每一位都肩负着传承的重要使命。这一制度基于一个基本理念:无形文化遗产虽然抽象,但必须依托具体的人来传承。日本每年为每位“人间国宝”提供200万日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其研究创新、培养后继、改善条件。

在京都清水寺的西门前,一排白色帐篷格外引人注目。帐篷里,一位工匠脚踩在深褐色树皮上,从嘴里吐出一枚竹钉,将其钉入树皮中。“这是传承了1200年的桧木皮屋顶铺设技艺,”身着黄色制服的志愿者介绍说,“这些竹钉钉入桧木皮后,几十年都不会开裂和腐朽。”这些热情的讲解员是“京都府名誉友好大使”,他们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用自己的母语让古老的工艺跨越语言的藩篱,触动每一位游客的心灵。

这场展示活动的主办方是日本全国社寺等屋顶工事技术保存会。作为“综合认定”类型的传统技艺保护组织,保存会在传统工艺的传承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2020年,由17项技术组成的“传统建筑工匠技艺:为传承木造建筑的传统技术”项目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保存会的常务理事田中敬二表示,他们不仅要确保有充足的原材料来维护这些文化遗产,更要加强对后继者的培养。为此,他们经常组织中小学生实地观察工匠们如何在不伤害树木的前提下获取材料,并将其制成屋顶。“这样不仅能普及、推广技术,也能增加孩子们的兴趣,让这项传统工艺后继有人。”这种寓教于行的方式,正为传统工艺培养新一代的守护者。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