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报业集团记者邓婕)“嘀……”1月7日11时,血细胞分离机运作结束,集美大学学生熊奕鹏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厦门第150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深思熟虑入库,义无反顾捐献。”熊奕鹏表示,自己加入中华骨髓库时就深知造血干细胞对受捐者来说意味着“最后的希望”,也了解配型成功的不易,所以定当坚守承诺。
记者看到,鲜红的血液从熊奕鹏的一侧胳膊中缓缓抽出,经过机器的分离,完成造血干细胞的采集,通过另一侧胳膊的针管回输到体内,经过几个小时的采集,熊奕鹏成功捐献了168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没有不适感,我之前了解过相关知识,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不是抽骨髓,不会对身体有伤害,1~2周内血液中各种成分可恢复到原来水平。”熊奕鹏说。
就在熊奕鹏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时候,林立群也在一旁注入动员剂,她即将成为厦门第151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我愿意!这一刻,我等了16年。”林立群是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一名医生,2009年,她提交了加入中华骨髓库的申请后,就一直在等待和自己配型成功的患者,这是林立群第三次配型成功。此前她已有两次初配成功,但因患者病情变化而终止了捐献程序。
近年来,厦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已有近4万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在151例捐献者中,有7人是两次捐献,捐献总数占全省近三分之一,捐献数位列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