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当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慢性病防控治疗却存在居民慢性病管理意识不够、基层慢性病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与此同时,慢性病共管工作也遇到管理手段单一、技术支撑不足、覆盖率低等诸多挑战。
对此,省政协委员,三明市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用样认为,基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2025年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要继续推进慢性病管理示范区建设工作,多部门多措并举,推动构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要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在厦门、三明等有一定慢性病管理经验和基础的地区,建立一批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市级及基层可复制、可推广的慢性病共管新模式,逐步提高四大慢性病共管、筛查、覆盖率。
要提升人群健康素养。摸清区域个体的健康,通过完成对重点人群的筛查监控和一体化、流程化筛查、建档等工作,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通过加强健康宣教,利用网络、媒体、线下等多种方式,提升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管理意识。
要建立多部门协同共管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与体制,通过政府主导,整合疾控、卫生、教育、体育、环保等多部门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慢性病防控工作。
要构建数智化慢性病管理体系。依托信息化技术,建立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慢性病患者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共享。通过这一管理系统进行慢性病患者的风险评估、健康监测和随访管理等,实现院前管预防、院中管治疗、院后管康复的全过程服务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