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梁亮丁一格石怡锋
“3、2、1,上链接!”在杭州历史古街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江南铜屋一层里,一场带货直播正在进行。展示台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铜雕商品,除了摆件、挂件等饰品,还有茶具、碗碟等生活用品。而本次直播的主播之一,正是省政协委员、杭州朱炳仁铜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军岷。
“这套上春山茶礼灵感取自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文物《千里江山图》……”朱军岷拿起一款铜制工艺品熟练地开始了介绍,之所以如此驾轻就熟,是因为他可以算是直播老手了。在江南铜屋二层,他特意打造了两个直播间,一周会直播两到三次,一次要播上四五个小时。
“线上购物,已经是如今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不管是传统电商还是直播带货,收获更多的线上消费群体一定是大势所趋。”跟随电子商务兴起的步伐,朱军岷不仅开设了“朱炳仁·铜”网店,还加入直播带货行列。在他看来,对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字号来说,既需要坚持线下门店的经营,也不能放弃互联网赛道。
在朱军岷看来,互联网有非常强的传播能力,借助直播带货这样的形式,能迅速拉进传统技艺与普通老百姓之间的距离。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也有好处。“普通老百姓对于传统技艺是有很大兴趣和了解的热情的,从如今‘国潮’成为时尚就可见一斑。”朱军岷说。
在与不少传统手艺人的交流和座谈中,朱军岷也听到了不少类似想法。“我发现他们也很想加入线上领域,心情十分迫切,但对于互联网比较陌生。”朱军岷从收集到的众多声音中,总结了大家共性的困境:做互联网,但有门槛,利润低,缺少流量。
“很多传统技艺商业化程度低,缺少品牌打造,甚至有些依靠单一的传承人支撑。”朱军岷分析,一方面,因为缺少专业知识和包装团队,很多传统手艺人们在互联网销售领域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线上市场环境下,传统工艺品销售利润低,不少传统工艺品的线上销售陷入“利润低-缺少推广资金-流量小-销售情况不理想-利润进一步降低”的循环中。
如何在国潮兴起、传统文化振兴的时候,帮助更多传统技艺通过互联网接住更多发展机会?朱军岷一边积极搜集相关资料,一边去实地走访、了解情况。
“我觉得福建的做法可以参考,很多非遗手工艺品以家装改造类物品的形式被纳入了补贴范畴。”朱军岷表示,在2024年福建省推出了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对个人消费者购买家庭厨卫类、智能家居类、装修改造类产品予以补贴。其中,莆田市家装厨卫“焕新”补贴产品中特别扩容进置物架(含陈列架)、装饰画、木制装饰摆件、玄关、隔断、屏风、条案、花架、梳妆台等家装改造类产品。
“刺激百姓文化消费,既助力传统技艺发展,又能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在经过多方了解后,朱军岷决定把众多传统匠人们的心声带到2025年浙江省两会上。“我已经拟好了一份《促进文化消费,将传统工艺品纳入浙江消费补贴的建议》。”朱军岷表示,目前国家补贴主要针对电子产品、家电等领域,浙江作为非遗大省和电商大省,既有丰富的资源库,又有拓展线上市场的便利渠道。他相信,如果政府能在一定范围内给予传统工艺品消费补贴,肯定可以激发传统工艺品的内在生命力,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