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伟侠委员建议:
要构建常态化法律法规评估修订机制,紧密跟踪网络发展前沿动态,聚焦新兴社交平台涌现的新型侵权模式,保障法律与时俱进。同时,设立权威法律解释通道,针对争议焦点,由专业部门第一时间发声释疑,统一各地执法司法标准,避免同案不同判现象。
可以利用前沿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定期地毯式筛查清理水军、虚假注册账号,对违规账号所属个人或企业果断采取封禁、限制功能等惩戒措施,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处理详情,接受公众监督。网络平台自身也应该组建高素质内容审核专业团队,配套严谨审核机制,持续提升审核人员业务素养。除对显性违法信息果断拦截外,更要练就“火眼金睛”,精准甄别打着专业幌子误导公众的隐晦涉企虚假信息。
此外,还可以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牵头,携手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创新开展多元化普法宣传活动。可充分融合线上线下渠道优势,举办普法活动,面向公众全方位普及造谣抹黑企业行为背后的法律责任,切实提升公众法律素养与守法自觉。
本报记者孙思琪整理